民国提梁壶有价值吗?
民国时期制造的茶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及使用价值。 首先从使用价值上说,一件东西好不好用,只有使用了才知道,而民国茶具的使用价值在于其是否符合当时及后来的饮茶习惯。1949年以前,中国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普洱茶、紧压茶等品种;1958年以后,按加工工艺分,则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瓷)、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无论怎样分类,总离不开“茶”这个范畴。而所谓的“茶礼”,也无非是“礼仪”加上一个“茶”字而已,故此我们可以给“茶礼”下一个定义:人们在饮茶时所采取的礼仪称之“茶礼”。由此可知,只要符合当时的饮茶习惯的器具,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好的。反之,即使样式再美观,如果并不实用,那么对使用者来讲也是无用的。 其次从历史研究而言,民国的茶具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面。自明代开始,中国茶界一直保持着“以饼茶为主,散茶为辅”的状态。这种形态虽然为传统的饼茶冲泡方式所限定,但这毕竟也是中国茶界的主流。然而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商业化的进程,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茶钱,因而带动了茶叶零售市场的繁荣,并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茶馆”。与之相适应,一套新的泡茶器具也应运而生——它既不同于传统文人墨客所用的幽雅器具,也不同于民间简单使用的粗犷工具,而是集两者之间,追求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这就是民国时期的泡茶器具。这些器具有的来自民间,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来;有的来源于宫廷,是御用的茶具,流传至民间;还有的来自于海外,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当时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至今仍有不少被继续使用着。我们从这些形形色色的器物上,不仅可以见到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各个民族、各个地域之间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