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龙头币有收藏价值吗?
1807年,英国政府开始正式使用银质硬币作为货币,但此时并没有统一的设计,各郡县自行设计、铸造,形成了所谓的“便士面”(shilling faces),也就是在半便士(half shilling)的硬币上印上不同的人像。这些面值的硬币到了1853年才得到统一。 而在维多利亚时期,各种纪念币也层出不穷。龙是英国的民族象征,因此在很多硬币或纪念币上都印有龙的图案,比如1839年的银锭和1840年的英镑金币。
到了1866年,英国推出新的一版汇率制度,将旧有货币体系废除,发行了新的货币,其中就包括了面值为一便士的铸币(brass farthing)。为了向民众解释这一新制度,英国央行特别设计了四种不同颜色(黑,金,银,铜)的铸币,上面分别雕刻着象征不同金属的符号,并附上说明文字。 这四种颜色的铸币除了象征意义外,还有一种实用功能——可以区分真假。当时假钞制作技术并不高,大多很粗糙,而用肉眼观察就能看出这四色的区别,因此这种彩色铸币起到了很好的防伪作用。
直到今天,英国人对于这四种材质的硬通货仍然记忆犹新,它们被称之为“老钱”(the old money)。 而银色龙头币就是当时的银行兑换券,面额为一便士。由于这个时期的英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silver standard),因此所有货币的价值都以银来衡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一便士的纸币在当时是可以兑换等值白银的。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贵金属的开采,银的价格不断下跌,到19世纪末已经贬值至原值的2%左右。进入20世纪后,这种小面的纸钞逐渐被淘汰,银行开始发行大额钞票。但随着电子支付系统的普及,目前现金交易已经十分少见,以前的各种钞票也就失去了用途。
但是,正是由于以前的钞票使用了各种各样的防伪措施,现在已经成为很有价值的文物,尤其是具有独特特色的彩色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