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油布怎么做的?

简柳丝简柳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油布”,这是方言(吴语)发音,标准写法“油纸”。 首先,明确一点,这种纸绝对不算贵,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穷人买得起。 以清末民初为例,一匹绢(长宽各100cm的正方形)的价格在6到8元钱之间[1],而一匹棉布(同样的尺寸)价格一般在4元左右;但一匹生丝的价格却在20元以上。所以,用丝绸做伞面,只有地主、富商等土豪才用得起。 以民国二十三年为例,江西九江的《大公报》上曾报道过,当地一个资本家花了5元3角的钱,买了190把“洋伞”(注:可能指雨衣),平均每把不到3毛钱。这个价钱换算成今天的物价,还不到20块钱。 当然,有人说了,这些工业品的价格没法和晚清相比,因为晚清时期中国自有的工业体系已经被外力摧毁得差不多了,大部分基础工业都掌握在外人手里。其实,即便到了伪满时期,日本虽然大力扶植汉奸政权,但在重工业方面仍旧没有放开,很多基础工业还是控制在国人手上。从物价上看,民国时期的工业品价格还是比晚清便宜一些的。 至于雨伞、雨衣之类的物品,因为主要原料是竹木或亚麻,属于天然原材料,随着时代变迁,成本波动并不算太大。

其次,明确一点,这种伞绝不防水。 用行话来说,这种伞叫做“干伞”,即它不是用来挡雨的。据说,这种伞的原型是欧洲17世纪贵族太太们用来遮阳的阳伞,因为具有贵族血统,因而身价自然不低。到了19世纪,法国巴黎的很多时装店里都有出售,不过,那时所用的材质并非油布,而是价格昂贵的丝绒。直到20世纪初,油布出现并大规模普及后,“油布伞”才得以流行起来。

之所以被称为“油布伞”,是因为制作时需要涂一层油。这层油既起到了防污的作用,又使得收拢时不会出现粘连,很有现代雨刷片的既视感…… 但请注意,这层的油并不像洗车用的液体喷蜡那样能够起到彻底防污的效果,只要稍微用力擦洗,污垢依然会沾落到抹布上。 而且,一旦遇到水,它就会立刻变丑…… 这种伞只能用于非雨天外出,或者仅仅作为装饰用途。如果真要是下雨了,那么最好还是换上一把能防水的新伞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