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大洋一个值多少?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时不时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名黑衣人拿出一枚大洋晃了晃,说这是清朝的袁大头,然后开出不菲的价格,以骗过量人。虽然“袁大头”是袁世凯就任总统时发的银元,但也不是袁家的“私产”,为什么影视剧里一个劲儿地往里插“袁大头”呢?其实啊,这是一种艺术加工,为了体现出场面的危险性和不寻常,为了展现对“财帛”吸引力的大小。因为民国的“法币”和“金圆券”也都值钱了,但显然没有“袁大头”和“大清金金锭”影响力大,这才选中了“袁大头”。其实,不光是“袁大头”,其他时期的银元或金币也都有不小的收藏价值。就拿今天我们说到的“民国三年大洋”来说,其存世量比“袁大头”少得多,价值当然也就更高一些。我们暂且不管它真实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就其艺术和文化的意义说,它绝对是无价之宝。
何谓“大洋”?其实就是银元。因为它的外表呈圆形,鼓凸,比一般银洋大而厚,又称“大洋”或“元”。银元是最小的银币单位,一直用到“国民党”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银钱券章程》,规定:“银元每吨定价为七百五十元,人民币三元”。这样一来,银元等于七钱二分,被称为“柒角两分”。“叁角壹分”为银圆,“贰角”为银角,“壹角”为银分,以上均称小洋。可见,以“袁大头”和中元为本位后,在小洋区域里,民三“大洋”也是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的。
我们在上一篇《大头是个啥?带你一眼看出真假》文中已经探讨过“袁大头”真假的问题,其实,鉴别“袁大头”假币的常用方法,也适用于鉴别“民三洋”元。因为在袁大头初期铸造过程中,厂铸之银元,初打之样币,背面鲜有剪带毫的。而大马路造币厂所铸“袁大头”,背面均剪带芒。
下面,我们来看一枚传世较好的“民三洋”元。从图上可以清晰看到:其币面文字立体感很强,龙鳞闪耀,表情活灵活现;边缘的棱线也清晰可见。总体上看,它显得润泽温和,为“银模沙版”。这种版别的大洋,其特点是:正面钱币纹饰,生动逼真,立体感强,“袁”字右侧的“口”字未封口,“造”字最下方的“口”字多一竖,“大”字上方的“日”字头不封顶,“口”字横向凹陷。背面纪币文字,珠圈外侧,右为“壹圆”,左为“柒角贰分”,最下方“新疆造”三个大字。钱币背面的边缘,有明显的螺旋纹。从化学成分上讲,它的含金量是90%,银含量是10%。
现在,人们收藏的“民三洋”元,主要有三种版别:新疆版、甘肃版和袁像背唐弓版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枚珍稀品——“民三洋”元之甘肃版。其最大特点为:与新疆版的明显不同,在正面袁像的鬓角处,有一丛短茎贝蕊,像假发一般。据专家考证,这是惟一的一种甘肃版钱币,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