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藏传佛像封底吗?
明代佛教信仰十分盛行,在小说和戏曲中,更是处处表现 了佛教的内容和意境。入清以后,顺治、康熙两朝,佛教都曾一度兴盛。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后,佛教得以全面的发展,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乾嘉佛教重光”的局面。与此同时,佛教雕刻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乾隆后期,铸造佛像之风更盛。但由于清代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寺院制度比较完善,所以铸造的佛像大多属于宫廷所有,并非流传于世。
清代的佛像,除金、铜、锡等硬质材料铸造的外,还有些是以泥 灰、木、玉、石等软质材料雕塑的,这些材料比较容易破损,保存下来的很少。
清代佛教塑像,包括木、泥、蜡等质地的,数量也相当多,这些塑像多半被埋在地下,或存放于庙观的暗室之内,流传于民间的很少。在清代留存下来的佛教塑像中,木造的像大都残毁,泥造的像也多是锈斑斑斑,少有完整的。1979年河北定县北宋窖藏铜佛有琉璃砖八十七块,系北宋末年所造,此像的高阶上,还有题记“皇宋元祐九年(1094年)监官刘元一造像五十五区”。可见这一带宋代即有造像之风。
清代的彩塑除了佛、菩萨像之外,还有孔子像,以及“关帝圣像”、“财神金身”之类。孔圣人像造型多为手持朝笏,身穿朝服,是执笏朝服像。关帝圣像,武打扮者居多,也有的文打扮,一手抱孩,一手持书。财神一般为锦衣万代金盔金甲形象。彩塑中的力士像居多,也有菩萨立像。清代的彩塑虽然也以佛道人物像为主,但仍保存了一些宋代的模式,并有所发展。例如道教像中的吕纯阳像、关圣帝像、真武像等头戴玉冠,身披道服,手执云笏,腿跨玉虎,为宋代道教造像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