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蓝釉有蛤蜊光吗?
蛤蜊光,亦称“开片”,系指一种类似蛤蜊壳内五光十色的彩色薄膜的釉面现象,是某些釉面上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一层很薄的锖色(铁锈色),常见于宋代及宋代以前的传世品中,明代器物较少(永乐、宣德个别仿哥釉器有),清代器物则几乎不见。
蓝釉中有一种“宝石蓝”系钴着色的高温蓝釉,色泽深艳,坚凝如石,明末清初的曹明仲《格古要论》一书称之为“宝石蓝”。宝石蓝釉的施釉方法与同时期白釉相同,有的是在二次烧成的细白釉上施蓝釉,烧成后釉与胎结合牢固,釉面平整光洁,釉色匀净,呈色鲜亮明快,有“莹晶艳丽,焕然可观”的美学效果。宝石蓝釉与霁蓝釉虽然都是以钴为着色剂、在高温下烧成的纯色蓝釉,二者烧成工艺要求相同或相似,且都具有深沉而稳定的呈色效果,故其呈色也相似。霁蓝釉色在宝蓝、深蓝至灰蓝之间,釉面光洁匀净,有的呈色稍浅;宝石蓝釉色多呈色更深,呈色均匀艳丽,有“其色深艳,灿若蓝宝石”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