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多宝阁介绍?
清代多宝阁出现以后,内部分隔也越来越繁复,因为内部分隔不同和体量大小、陈设摆放位置的不同,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宫扇、挂屏、金盒、立柜、连三书架博古柜、四条柜等名目。《清工部则例》载有“多宝格制”规定,大内御用的多宝格与民间多有区别。宫里的多宝格“应用花梨紫檀木,内装五制式样,用镂心锦边屉,间心安抽屉”。其后还分别注解了“五制式样”和“镂心”。五制式样,也叫五落式样,是关于多宝格多空间、多隔断的称呼。五制,是说多宝阁内小匣、小柜、小抽屉的式样有五种。而“镂心”则是指用镂空雕刻的花板做多宝格内的间隔板。按此记载做的紫檀五制多宝格,北京南厂路的著名古旧家具收藏家李叔和先生有一件,这是目前我见到的唯一的一件有清式工部样式的多宝阁。这件多宝阁有架格32个,小匣48个,抽屉14个,柜膛2个,共104个小空间。其上安玻璃门并加柜帽,更显华贵。
不过,紫檀五制多宝格因制作非常繁琐,费料费工,价格很高,一般的王公贵族很少用之,清宫内府仅用过几年。《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工部奏为大内皇太后应用多宝格几件,工料过巨,请饬停办”,可看出当时制作的多宝阁工料极贵。在多宝阁的制作成本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乾隆皇帝下令“著交清册发还,改做内用书几”。所以,紫檀五制多宝格存世极少。
清代多宝柜虽然未达到雍正朝之鼎盛。但较之其它朝代,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做工精细者,多出自苏州的能工巧匠之手。在民间得以流传下来的多宝柜中,也有许多巧夺天工者,有的甚至毫不逊色于宫中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