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博山炉有没有收藏价值?
博山炉,始于西汉,盛于东汉,因炉盖高突,象征山东半岛的博山而得名。炉盖雕成山上,上有奇禽异兽,有的山峦多层重叠,山间雕镂叠错,穿烟而出;有的在博山之间还附有盘龙。炉底有圈足,下有三足或狮形承托。炉身有的为圆形、四方、六方等造型,有长方形底承盘,有镂空的盖,以透出香气,兼有美观之用,是焚香所用的器具,也是汉代流行的日常生活用器和陈设器。
这种有盖的香炉,是流行于1-2世纪的汉帝国(前206-220年),日本九州地方的豪族墓中,发现了好几件。在墓葬中经常与四耳罐、铁剑等一起伴随出现,一般认为可能是由中国经韩国传入日本的。
从出土情况来看,博山炉在汉墓中经常成对出现,或单独作明器,或与其它铜器组合出现。在东汉画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博山炉在当时日常使用的场景。从出土的实物和画像上的场景复原来看,博山炉一般与高足盘配合使用,博山炉放置在高足盘内,既能将余油烟灰收集到盘中,又不致倾侧,使用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