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瑠璃翎管有收藏价值吗?
在清代,只有一二品文官和一二品骑都尉以上顶戴的武官,才能在朝服上佩戴花翎,花翎又分为蓝翎和红缨两种,一般为蓝色窠绒,上面缀有眼差不一的孔雀翎,而所谓“三眼花翎”,即指孔雀翎上有三只孔雀眼。
由于孔雀尾羽的种类、颜色不一和孔雀翎眼差的多寡,又分为单眼、双眼、三眼的花翎。蓝翎则为紫色窠绒上缀有白色或黑色海獭皮。清朝还有另外一种冠饰翎管,其形状与花翎相似,是为同品级官员的“平级”和下级官员在特定的情况下所戴,有“吉服冠用孔雀翎管,素服冠用染色鹅毛翎管”,一说清宫内侍用黄孔雀翎,一军机处用黄鹭鸶翎。不论何种孔雀翎,都为珍贵之物。
翎管以金银镶珐琅烧造的,极为名贵,多为皇帝赏赐近臣之物,一般多用珊瑚、宝石、碧玺等制作。在清宫旧藏和文物拍卖市场上有“珊瑚红嵌宝石孔雀翎管”、“金胎嵌珊瑚珍珠孔雀翎管”、“玛瑙红孔雀翎管”和“碧玺孔雀翎管”等。另外,还有一种用翡翠琢磨成的花翎簪,为清朝后妃之饰物,与男子花翎虽有用途上的区别,但在质地和造型上却与之极为相似,同样为清代冠饰中的珍品。
翠孔雀翎簪长14-15厘米,簪股与簪体用黄金镶接,再用金丝将翠翎条与翠翎眼拴牢。翠翎眼以金托相承,分嵌珍珠两颗,珍珠呈天然圆滴状,晶莹透亮,极为珍贵。簪身翠材质地纯正,色艳丽通灵,光泽细腻,雕工精致。
由于清宫对翡翠的青睐,使其身价日高,而翠翎的制作,须用色与绿松石相近的优质翡翠加工。所以,此翎簪既是一件精美的发簪,同时也是翠翎的原物,所以尤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