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寿州窑瓷枕有收藏价值吗?
寿州窑,又作寿阳窑、寿春窑,在安徽淮南市一带,这里在南朝和隋代为寿州辖地,故称寿州窑。有东窑和三院墙(又叫北窑)两处窑场,烧黑、褐、黄、绿等釉陶器以及青瓷,创于南朝,衰于晚唐,在唐代是与越窑、邢窑齐名的著名瓷场。
寿州窑产品以陶枕最多。从南北朝到辽金,许多窑口都有烧制。陶瓷枕在南北朝末年至隋唐为初创期,它由陶质的丧葬用冥器,通过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和使用功能,转为日常生活用具。唐代是陶枕普遍使用和发展、成熟期。
隋代寿州窑的枕为长方形,平面呈覆瓦式,底平无足。器内外施豆青色釉,釉不到底。唐代寿州窑的枕为腰圆形,平底无足,枕面微呈弧凸。施釉不到底,下部露本色硬胎;釉呈青中带黄,色泽古朴自然。
寿州窑的釉色以类茶叶末者为佳。枕面中部微凹。枕的周壁饰以联珠纹,中部用双线勾成一长方框,内有贴有模印的折枝莲花纹。此种制作方法为寿州窑的独有。胎色较深,较粗糙,呈浅褐色。这种釉面莹润的釉色是寿州窑的代表和珍品。
宋代寿州窑瓷枕有圆形、椭圆形、腰圆形、长方形和多角形。枕面有模印重菱纹、乳钉纹、莲花纹,有在乳钉纹间戳出“长命富贵”吉祥文字的。造型精美,胎体坚硬,较唐代厚重。胎色深褐,黑褐、紫色不等。釉色有青釉、青黄色釉和青绿色釉。施釉不及底,采用蘸釉法施釉,釉汁较厚,釉面有细碎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