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价值多少背后壹圆?
我国是银铅等贵金属的出产大国,早在周朝起人们便开始用铜作造币,战国及秦汉时人们便开始使用银币。由于银较铜贵,自南北朝起,银只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而非铸币。清朝沿袭明朝以银两为主币的货币制度。清朝中央政府发行的钱币,基本仍以汉字为主,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曾铸造过满文钱清代造币机器均系从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订购。币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货币和便于管理,因此,新的银币铸造以后,原各省铸造的银币即行禁止,中央政府规定从民国三年起,只许中央财政部下设的天津造币总厂铸造银币。后来,由于造币厂的权力下放,中央造币厂无法禁止地方政府铸造银币。
银元的铸造发行始于1914年,1924年民国政府开始铸造发行壹圆银币,俗称“袁大头”。后来其他如浙江,江苏,湖北等省也铸造发行。银元币身正面为袁世凯头像,币身背面为嘉禾纹,中央为壹圆汉字,币圆周为壹圆英文和铸造年份。由于是国家货币铸造厂铸造发行,故工艺精良,图案清晰、美观。银元直径3.9厘米,厚0.15厘米,用足银铸造,每枚含纯银量大约26克左右,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发行量最大、“寿命”最长的货币。
由于袁大头银元发行量大,民国时期几乎遍布中国大地及一些周边国家。解放前夕及建国初期仍可在市面上流通,人们称之为老袁和新袁,“袁大头”成为银元的代名词。后来人们争相收购,市面上“袁大头”越来越少,价格不断上涨。199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兴起,“袁大头”的踪影越来越稀少。目前,“袁大头”的市场价格约为150元左右(每枚),随着存世量的逐渐减少,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袁大头”的收购价格在各地存在较大差距。
如今,“袁大头”已退出流通领域,它承载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它应有的光芒,价值已不单单用价格来衡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