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杨木如意有价值吗?

衣彦雅衣彦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如意,旧时赏玩之物。长柄称“如意”,短柄称“握君”。取意“称心如意”。形制如“心”字,由“笏”(古代臣下所执手板)演变而来,明代始流行。清宫内陈设和妃嫔手持的如意大多以紫檀、黄杨木或竹为柄,以玉为之头,或三镶或五镶,刻镂奇巧,甚为精美。

此件黄杨木如意,长51厘米,木柄近弧圆形,竹节式,微弯曲。如意身中部微凸,首尾稍内敛,两侧略呈弧形,通体抛光。木柄的中部浅浮雕四蝠纹,尾部凸起盘柱纹。黄杨木质地坚实,色泽黄亮有如象牙。因黄杨木生长极为缓慢,其材质致密坚韧,具有细纹,不易变形开裂,故属优质硬木。

明代及清代早期,由于用料、存世的数量及年代久远等原因较难鉴别。就品种上看,黄杨木活期品种较少,常见的是笔筒、水丞、臂搁、书卷式插屏心,如意之类。在鉴定时应注意:黄杨木表皮有一层蜡状物,用刀很难刻削,需经过浸煮后才能雕刻。因此,黄杨木工艺品上的花纹很清滑,雕刻上常以浅浮雕或浅刻为主。伪仿黄杨木制品,一般是用榆木冒充,但榆木色调偏灰、偏褐,且木性燥裂,花纹粗糙,缺乏黄杨木质的柔和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