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布书法保存多久?
谢邀! 说两句,供参考。 关于“画”和“字”的关系,历来都有争论。 我以前在别的答案里讲过一些,可以一起参考看看——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互相交叉的。 在传统社会,文人喜欢把字写在纸上,这是写字、也是练字的基本方法;但在更文人的角度,他们又常常觉得这种方法太俗气了,于是就会用一些其他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水平。 比如明代的董其昌就喜欢在画上题字(甚至包括自己画的)。到了清代,许多书画家都喜欢这样做。 但这样一来就有了新的问题:这些题字的墨迹会不会影响到画作本身?是不是应该小心处理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清朝人是怎么做的吧。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清初的画家都普遍采用了一种比较保险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一种类似于糨糊的东西将题款的部分直接粘到画心后面去,而不用墨汁书写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不影响画面,也不会污染纸绢;而且如果将来要保存或者展览的时候,只要取下后面的宣纸就可以了,非常方便。所以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被所有书画家和藏家所采纳。 不过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有些作品是在原画基础上新添上去的内容,那么这些部分如何处理才好呢?答案是:“不处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从技术上来说,古代还没有出现现在这样高浓度的颜料墨水,因此即使使用了比较浓的墨料进行书写,也会随着时间逐渐变淡。这种痕迹是很难完全抹去的,强行清除反而会让书画变得斑驳不堪失去美感; 第二,对于大多数收藏家而言,他们并不在乎一件书画原作是否完整,而是更加注重作品的年代以及作者的名气大小——如果连原画都找不到了,那这件东西还能算是真迹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收藏者往往宁愿接受有残缺的作品而不愿看到有人对画面动手脚; 第三,从艺术角度来说的话……呃……这恐怕就是一个玄学了,我就不多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