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观音铜像底部有什么特点?

冉有戴冉有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观音菩萨作为佛教众神中的“当家菩萨”,深受佛门弟子的喜爱和信众的爱戴,古往今来有众多金、铜、铁、木、石、泥等材质的观音塑像留存于世。“送子观音”像因迎合了封建社会人们“多子多福”和“传宗接代”的伦理观念,在明代晚期有较多的铸造。当时铸造的“送子观音”像大多衣饰纹样粗疏,造型简单质朴。

清代中期以后铸造的“送子观音”像在材质上多用黄铜或青铜,造型优美,衣褶线条舒展流畅,装饰精致,是“宫廷工艺”艺术风格的代表。雍正、乾隆年间是清代观音造像的兴盛期,此时铸造的铜菩萨像面部特征已具有中国人的特点,额角的发髻高隆,眉间有毫光,双目低垂,神态祥和。观音像的手势多为右手当胸,持净瓶(象征智慧);左手下垂,持玉柳(象征救济),站于莲花须弥座上,足下海水澎湃,浪花飞溅。

送子观音像头部微侧扭,前倾作送子状,怀抱的“送子童子”造型天真活泼,面目表情憨态可掬,左手握玉,右手作施礼状。在铜像造型上多采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衣着以“褒衣博带式”为主,这种褒衣博带式风格是从北朝晚期开始流行起来的,直至初唐仍十分流行,之后逐渐被印度传来的“偏袒右肩式”所代替。观音菩萨的服饰受唐代影响,菩萨身着宽袖天衣,外披“袒右式”帔帛,整个身躯在厚重与轻盈的布料映衬下显得优美而潇洒。

清代中期至清末的观音像底部多有铸刻纪年及铸造或供奉寺庙名称及铸造人姓名,如“清乾隆九年岁次癸酉孟夏之月吉旦大雄宝殿永远供奉”、“光绪辛丑仲春吉日南园吴氏重修”、“大清道光二十六年岁次丙申仲夏月谷旦长春郡大安寺永远供祀”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