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画为什么不签名?

冀虹冀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字画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古字画有“二王”,现代字画有“三家”(徐悲鸿、齐白石和唐寅)。所谓“三家”,指一些江湖画家“创作”的作品,上面大多用鲜红印泥盖着一张有行书体“唐寅”字样的印鉴。近年来,古玩市场上仿造明清字画和拓片的赝品屡见不鲜。那么,作为一名有一定收藏修养的古玩字画家,如何在字画收藏时避免买到赝品呢?

从“印”说起,古字画真伪鉴定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讲首先要对历史各个朝代的绘画风格、纸张、印鉴、墨迹、题跋及收藏印等古字画自身所携带的信息有准确把握,才能从事“古字画鉴定”这项极其严谨的工作。这里仅从印鉴方面介绍一下鉴定古字画真伪的常识。

印鉴,一般指画在古字画上方或四周,用一红方块表示主人的姓名、字号、斋名、籍贯等印鉴用篆、隶、行、草等书法体刻在铜、玉、石等材质上,在需要时加盖在字画上。古字画藏家可以通过对印鉴材质和书法体的熟悉程度来辨识字画的真伪。

古代书画家在自己的字画上钤印一般有“名印”和“闲印”两种。名印又分为姓名印、字号印及斋名、别号印,闲印也称“肖形印”。古玩界流传着“印冠字画,字画增辉”的说法。因此,一些擅长书法的书画家或文人士大夫往往也会自己把书法临在印谱上,请著名篆刻家(镌刻印章的人称镌刻家或石匠)镌刻。书画家自己的印谱或闲章一般都比较精良。石匠在镌刻过程中,为了表达对主人的敬意,也会倾尽全力。所以,一些名家的印章在艺术上比较精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字画上的印鉴与作品的朝代、时代风格、流派风格要相同。比如,一幅“明四家”之一唐寅(伯虎)的山水图卷,应与现在出版的唐寅的印谱相符,与唐寅同一时代或同时期的沈周、文征明、仇英的作品上的印鉴要相近或相同,与“扬州八怪”的印风不能相同(但与晚清相近);宋徽宗赵佶的字画上就不能出现“宣和”“政和”字样的印记(因为当时赵佶还是一介皇子)。

一般来说,明、清两代书画家在创作字画时多以质地细腻、有润泽纹理的昌化石、青田石、寿山石为主,以镌刻印章;元代书画家所用印多为铜质印;宋代书画家则以玉印为主。如果我们在看到一幅字画上有两方、四方,甚至十方印鉴,多是后人(清、民国收藏家)钤盖的,但这些收藏印也能够证明古字画的传承经过。

印鉴在明代以前一般多为朱文(阳文);明、清两代书画家多用白文(阴文)印鉴。如果在一枚朱文(阳文)印面上,印鉴文字中又嵌着几字白文(阴文),这种印鉴叫“雪花章”。如果有一枚白文印鉴,在印的四角或上面刻有4个小字,这种叫“柳叶章”(即柳叶形文字)。这种“雪花章”“柳叶章”多为明清两代书画家在诗画上常用的印鉴,以示高雅,一般用于“闲章”“斋名”“雅号”等,如齐白石的“借山吟馆”“白石长寿”,张大千的“大风堂”等。也有在印章四角分别嵌上四个字,印文分四部分(如徐谓的“湘青馆印”四字朱文印),这种属“四面印”(或四边印章)。

如果一幅古字画上的书画家的印鉴为刻刀镌刻,应是古代印匠所为,其风格应与其“流派风格”及时代风格相近。如果古字画上书画家的印鉴是用机器冲压的,就是现代印匠所为(现代机器刻字发明于20世纪40年代),这种“现代印鉴”钤盖在字画上当然是赝品无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