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两川锭有收藏价值吗?

迟碧函迟碧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四川产银锭,明代已非常盛行,清沿明制。但清初,四川地区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顺治、康熙年间,社会经济才逐渐得到恢复。因而,顺治以前在四川地区极少见实物,顺治年间偶有发现,康熙年间逐渐增多。当时,四川银锭铸造较为复杂,种类繁多,仅按重量大小就有二三十种之多。常见的大锭有五十两、六十两、七十两,小的十两、二两、一两都可见到。五十两锭一般为元宝形,重五十两,长18厘米,宽7厘米,厚2.5厘米。钱工有“廖兴泰”、“郑吉吉”、“高永泰”等。铭文有“四川省大邑县协征钱粮民壮郭正泰”(廖兴泰铸)、“四川省广元县协济钱粮民壮杨成德”等。

十两锭多呈圆宝状,也有元宝状者。大小、厚薄、长短不一。钱工有“李吉吉”、“廖三益”、“杨德成”、“高永泰”等,铭文内容有“四川省宁远府运司拨州上石院”(杨德成铸)、“四川省重庆府江北厅”、“四川省乐至县永兴场”(李吉吉铸)等。此外,还有二两、一两小银锭,常见钱工有“高永泰”、“李吉吉”、“陈泰昌”、“廖兴泰”等,造型有圆宝或元宝两种,铭文常见内容有“四川省资县税课总局银匠陈泰昌铸”(陈泰昌铸)、“四川省资县协济钱粮壮丁”(陈泰昌铸、高永泰铸)、“四川省井研县(二两”、“四川省资县(二两”、“四川省荣县城厢镇”、“四川省资县(一两”、“四川省重庆府江北厅城厢镇”“四川省保宁县平政山”等。

“四川省资县协济钱粮壮丁银匠高永泰铸”款识二两银锭。此锭呈较典型的圆宝状。锭重二两,长5.7厘米,宽3.3厘米,厚1.2厘米。面镌“四川省资县协济钱粮壮丁银匠高永泰铸”,字口清晰,字体俊逸,笔力遒劲,系工匠一手所刻。地张包浆自然,老道匀称。底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