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酱釉罐到现在有多少年?

吕庆友吕庆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酱釉是陶瓷上以酱色为主色的品种。

酱釉出现于宋代北方地区,是北方磁州窑的一种釉色,也称“紫定”。到了元代景德镇也烧制酱釉瓷,到了明代主要为永乐、宣德时期,颜色比宋代稍深。清代酱釉瓷在雍正、乾隆时期烧制较好,在器物上如瓶或炉等,常用白釉色和酱釉色相间隔堆塑而成,俗称“绿里红香”。酱色釉也是颜色釉中的一种,由于施釉方法上有所区别,成品釉色上也有深浅之分。宋代酱釉大多采用蘸釉法,器身内、外满釉,明代则多用浇釉或刷釉法,器身釉薄,器足无釉,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除部分采用蘸釉法外,大多采用刷釉法,釉色以芝麻酱色为最好。

酱釉一般是在1300℃左右的高温中烧成,釉色比黑釉稍浅。其基本呈色原理是釉中所含的铁分,在高温中溶于釉内,由于釉质本身不易流动,使所含的铁元素均匀分散于釉内,釉面显示较单纯的浅褐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