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瓷器龙有哪些?

霍臻一霍臻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大明瓷器龙纹的种类有:夔龙、螭龙、蟠龙、宝装龙、团龙、凤头龙、蟒龙等。大明瓷器夔龙类似蜥蜴,长脚、长尾,无腿;螭龙类似蛇形,有腿有爪,无角;蟠龙类似蟒蛇,无腿。

“夔”字,在我国先秦时期文献中指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说文·虫部》释曰:“夔,神魅也,如龙,一足,颂有尾。”可见此时的夔龙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魅动物,是真实存在的类似龙的生物。而到汉代以后,夔龙逐渐与现实生活中的动物相区别。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五祀·门神》中记载:“《含文嘉》曰:上古之时有神龙……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二曰螭吻,命鸱尾,蚩怒扬,有鳞有爪,无角,头如鸱,尾如鼠。”《白帖·虫豸门》云:“又夔龙有鳞角,状如牛。”到了唐代,人们对夔龙的认识更加具体,如《白帖·虫豸门》云:“古《篆书》曰:‘夔如龙,一足,尾周身,人面牛口,无角。”宋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夔牛。其体如牛,一角。其皮,蛮人可以通神,非市易可得。”《太平御览》中记载龙子九种有九种不同特性,其中第二子为螭。其形似蛇,无角,性好渊静。以上对“夔”“螭”的解释,与我国史前、商周、秦汉以降历代绘画、雕塑、金属工艺、陶瓷、织锦刺绣以及建筑装饰中的夔龙、夔凤、夔虎、夔狮形象及其与龙、凤、虎、狮子等真实动物形象相比照可知,历代作为装饰图案的夔龙、夔凤、夔虎、夔狮不是独立的、完整的真实动物形态,而是一些局部被抽离出来加以变形和夸张而组成的图像,具有神秘、怪异和威武的特征。

蟠龙出现的年代也较早,汉代王充《论衡·乱龙》篇云,“青蛇、穴守,谓之蟠龙”,是一种能够变化为龙的蛇。《太平御览》卷四百三引《易通统术图》说:“龙蟠山丘之阳,一曰,龙潜渊下,起屈山丘之上。”指的也是能变化为龙的蛇的蟠屈蜿蜒之态。而《吕氏春秋》中更把蟠龙与蛇直接等同起来:“有蛇焉,名曰黄蛇,黄反其头,见之者死。”秦汉以降历代的装饰图像中,蟠龙造型非常丰富,汉代铜镜、织锦刺绣、陶拍以及历代瓷器中都能见到蟠龙的形象。

“宝装龙”“团龙”“凤头龙”“蟒龙”这些名称在宋、元文籍中尚未见到,最早见于明代的文献。关于这些龙纹的定义至今学术界尚无统一的标准,从传世的明代龙纹器物图形和明清文献中有关龙纹的描述来看,在以上龙纹名词中,“宝装龙”是明代御用监专造龙纹图案的机构名。周亮工《闽小纪》卷五云:“闽无织工,往楚中如黄等州聘其巧者使来,故漳绒绝与黄等同。然禁中织造有御用监分十番,曰针绣、描金、纳线、铺翠、妆花、团龙、蟒龙、回子、方补、宝装龙,各有能化,乃别开生路之绝构。漳绒遂弗入禁用。”可见明御用监宝装龙番专绘团龙以外的一种龙的形象,用作蟒服和蟒衣的图案,其特征是用团花锦地托着飞舞翻腾的夔龙,在清人笔记或档案资料中,仍常用“宝装龙”称呼这种龙纹图案。《啸亭杂录》云:“太祖皇帝赐王公大臣蟒衣而无玉带者,谓之穿花衣,因非御用监所制,而由织造司为之,故不用黄,而龙纹亦作团簇花心之宝装龙。”明代皇帝、皇太子、太子、亲王、郡王常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