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中的私铸有收藏价值吗?
民国时期,在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为了敛财和增加实力、扩张军备,他们便各据一方,利用手中的兵、财、政、特权力私自治造银元。这些军阀,除了北洋政府控制发行货币的广东、度支部湖北的武昌和南京4家造币厂外,还有新建的陕西、甘肃、察哈尔、内蒙、黑龙江、河北等十几个银元厂,先后各自违规私铸银元。民国银元的版别,由此繁衍,种类繁多,式杂貌异,良莠混生,出现了银元发行的空前大混乱时期。
民国银元的种类有以孙中山头像为主币,袁像、黎元洪像、张作霖像和飞龙图为辅币;也有袁世凯像为主币,袁像上加“开国纪念币”及“中泉银局造币”铭文的。这些杂乱无章的银元被当时人们通称为‘杂碎子”、“倒把子”银元。
1916年“滇黔桂”三省护国讨袁时,云南省财政厅长陈荣藻,授意云南造币分局伪造湖北省度支部“袁世凯头像壹圆银元”。由于私铸厂开张时,正值旧历新年,便将“袁像”银圆称为“袁像”开年(同开元)纪念币”。1916年11月,又私改贵州“袁世凯头像银圆”图案,“袁像”戴帽。“袁像”银元,为银元之王,民间争相收集,获利甚厚。在利益的驱动下,私铸蜂起,愈演愈烈。军阀孙传芳盘踞江苏、浙江、安徽3省时,先后铸造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像三江版壹圆”、“中华民国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三江版壹圆”和“中华民国十六年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三江版壹圆”3种银元。云南军阀唐继尧,1922年,私铸了“袁世凯头像云南三字银元”。贵州,1922年,私铸了“袁像加戴帽”。甘肃刘存厚1923年,私铸了“袁像加戴帽加星”。湖北夏斗寅、贺龙等分别在1926年、1927年,先后私铸了“袁像加戴帽”等等。
袁世凯私铸银元,滥杂充斥,比比皆是,严重地破坏了银元市场稳定和正常流通,给社会经济运行带来了紊乱和危害。特别是滥杂的袁像币伪冒真币,以假乱真,致使银元成色和质量严重下滑,给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储存及投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损害,受到人们的垢恶,纷纷拒用私铸币和劣质币。
军阀割据时的私铸银元,品种繁多,面世量很大,存世量也多,价格不会很贵,收藏价值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