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瓷器有什么特征?
老瓷器有如下特征:
釉面:新瓷刚出窑就与老瓷有区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差异也会越来越接近。仿品用淋釉、喷釉等现代技术,以求达到与老瓷相近的外观。新瓷釉面火气大,显得干,缺少润泽。老瓷历经岁月沧桑,器表釉面有包浆,显得润泽。新瓷釉面光滑,老瓷历沧桑或多或少有自然磨损。
纹片:旧称开片。釉面纹片是鉴定中的难点,纹片有真假,真的有大开片,细开片;假的由酸黄、烟熏、作旧产生。仿品的纹片与真品还是有区别的。老瓷纹片用手指捻丝绵,有扎手感,新瓷纹片光滑。
接胎:过去拉坯成型或模制成型都有接胎,有的从内壁或釉面开片,有的则被釉层所遮盖,用手抚摸有不平感。后世仿品大多用二次烧接胎技术,接胎处用石膏磨平,光滑无糙纹,有的接胎处在釉下面,用手抚摸有凹感,细观釉面有一圈深色窑汗,这都是仿品的破绽。
磨损:老瓷釉面或多或少因使用而有磨损,器物的口沿、足部更为明显,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被磨损处的胎质。仿品用砂纸打磨,显得生硬。
粘砂:粘砂是瓷器制作时留下的,新瓷粘砂光滑,老瓷粘砂有土蚀的老旧感。
缩釉:缩釉是瓷器制作时出现的,老瓷的缩釉周边会有土蚀的包浆。
火石红:又称铁锈红,在胎骨上呈现淡淡的红褐色,多见于口、底、足等釉不到之处。
紫口铁足:由于器物口沿釉薄,胎土中铁分子在高温作用下成褐色、紫色,故称之为“紫口铁足”,仿品因新瓷胎土淘洗得较细,难以仿出紫口铁足,有的仿品用染色方法仿紫口铁足。
包浆:瓷器用过之后都会形成包浆,俗称“出汗”,无论真伪新老都会在高倍放大镜下形成包浆。
土锈:年代较长的传世品或出士品,因受土壤中酸碱成分等影响,釉面在放大镜下有土锈侵蚀的迹象。仿品则只有仿锈,没有侵蚀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