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落款怎么落?
瓷器落款,又称款识、款记、款识是刻在瓷器上的表示器物的收贮制度及其制作机构、年代的文字。款识一词来源于青铜器,因为古代的青铜器上常有文字铸成,文字成凸起状好似龟纹,古人认为这是神龟所为,就称“款、识”,沿用至瓷器。
1、按题款位置
分底款和边款,即分别落在器物底部和器口或器身等其他部位。有区别的是有的器物将本款和伪托款分别落在器物的底部和器身部位,这样的题款既具有标明器物制作年代和器主的作用,又具有标榜仿古和美化器物的作用。
2、按款字数量分
可分为单一数字款、数字组合款、数目字与文字组合款。数目字款以阿拉伯数字为主要款字,少数也有用我国传统的甲骨文、小篆等书体题写的数字款识。阿拉伯数字本身就有计量的意义,用其表示器物个数和年产量的多少具有更直观更明确的效果,故阿拉伯数字款字在当代景德镇瓷器落款中用的极为普遍。如王锡良大师55岁那年,为庆祝自己艺术生涯50周年创作的一套粉彩瓷器,就用阿拉伯数字款“50”来表现,用法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3、按款字内容
可分为本款、托款、年款、仿古款、官窑款(厂款)、花押款、堂名款、字印款、吉言款、赞颂款和无款等十多种。
本款:指本朝器物题本朝款识,如民国时期的民国产物落“中华民国某某年制”款等。
托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朝器物落前朝款,如民国时期产的器物落“大清某年制造”。另一种是旧器新题款,是旧器破损后经修复,在器物空白处或补缺处新题款,一般多用于补充款字缺少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