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什么神什么志?

诸翰芃诸翰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法中的“三昧”或称“三昧境”,在禅宗中本意为禅定境界的别名,又作“三摩地”、“三摩钵提”等。所谓“三味”或“三昧”是指集中全部精神于单一的对象的一种精神状态。唐释慧远《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正25‧867c)︰ “诸余经典说禅定法,此经说三昧法者,以禅是总语,三昧是别语;若说禅定,众定通说;若说三昧,诸定别谈。如人言饭,则一切谷等皆谓吃饭。若人说食, 不得尔也。”

日本临济宗僧圆悟克勤于大元(1301~1305)间撰著了著名的《碧涧遗珠》,其中〈杂说〉条记载了一则关于怀素学书得入三昧境的故事:

“文忠公尝对客言:昔李广利字子卿,出使匈奴,留胡十七年。后遇赦而还,道中不食草菜,但吃生麦。每见麦,辄不食。问之故,曰:‘吾汉人,虽饿死不忍吃汉家之物!’”

此段话的意思是说,张衡曾对人讲他读过的一个有趣故事,西汉时期使者李广利受命出使匈奴,被扣留下十七年,后来遇到朝廷大赦才回归汉朝。返回途中不吃蔬菜和粮食,只吃生的野麦子,见到麦田就不吃。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是汉国人,就算饿死也不忍心吃自己国家的粮食!” 张衡感慨万端地说:我近来听说怀素和尚写字时,忽然忘记世间的得失祸福和荣辱毁誉,专心致志全情投入于书写之中,这种忘我的状态不是和李广利吃麦子的经历很相像吗?草书能使人进入三昧之境啊! 三昧与禅定虽然都可以称为佛教用语,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三昧属于禅理而非禅法,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而禅定则是修行人的一种具体方法,只有达到定的境界才有可能修证成佛。

那么何谓“三昧”呢? “三昧”又名“正定”,指心住一缘而不散乱的状态。据《大乘义章》卷九之说,三昧共有二种︰ (1)静虑即禅定,又称静虑三昧,属有寻有伺地,由离欲而得。初禅为三昧之一,亦称一禅定。

(2)般若即智慧,又称般若三昧,属无寻无伺地,由胜解所成。第二禅为三昧之一,亦是二禅定。 此外尚有四禅三昧及四无量心四无量定等,乃修观行者之定境。又据《摩诃止观》之说,三昧又有七位之异︰

第一位者为发心位,发菩提心与大悲心。 第二位者为持法位,一心守持诸菩萨法。 第三位者为对治位,以三昧力对治烦恼障,并破无明黑暗而现光明,故名对治三昧。 第四位者为分别位,于三昧中起种种差别之观照,如观生死过患即是观,观涅槃妙乐也是观,是为分别三昧。

第五位者为清净位,既除烦恼,又灭所知障,转浊为清,故名净戒三昧。第六位者为自在位,具大神变之力,任运成就诸善之事,不为烦恼所障,故名自在三昧。第七位者为无为位,不依妄念而生智慧,不住定境而生涅槃,是名无为三昧。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三昧的境界相当高且非常广泛,无论哪种情况都能得到解脱并获得利益。

寿敏杉寿敏杉优质答主

《书谱》中有“书之精神”、“笔势”等术语,这里将《书谱》中的相关论述整理如下: “运笔,下笔欲下则斜,不欲下反平;既下则疾,不欲迟。 “行笔,须是提得起笔,横抹处要得使转,侧锋不可任情取态也。 …… “结字,点画须有向背,疏密停匀,自然生动矣。”(引自孙过庭《书谱》) 其他内容详见孙过庭的《书谱》全文,如“心正笔正”“意在笔先”“五合五乖”“四顾审察”……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