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用什么材质镶翡翠?

吴婉姝吴婉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中期开始,翡翠正式进入中国贵族阶层,成为首饰用的原料。 此时在云南的腾冲、瑞丽等地出现了专门经营翡翠的“玉坊”和“玉铺”。

由于交通不便,以往都是采翡翠的人直接把原石运到广州售卖。随着翡翠市场的兴起,人们渐渐发现在成都、西安等地也有卖翡翠的,而到了民国时期,北京也出现许多这样的店铺了。 但当时能买得起翡翠的,仍然是社会阶层比较高的人,所以从明代开始就有官府强制太监们买进大量翠玉以供皇帝皇后及后宫嫔妃们使用——这当然也是明君贤后爱护臣下、体恤苍生的表现啦~

于是我们就常常看到一些清宫剧中皇太后、贵妃等用金镶玉的筷子吃饭,这是真实存在的。《礼记·玉藻》中就有记载:“天子之笄(jī),垂五羽;诸侯之笄,垂四羽。”也就是说,级别越高的人,头上的簪子越多。

这些用金镶玉制成的“五羽”或“四羽”,在清中期之前,是用点翠工艺来做装饰的。所谓点翠,就是用绿色的羽毛作为材料,把要镶嵌的地方打磨光滑后插上羽毛,再在四周点上蓝色彩漆作点缀。

但到了清末民初,这种昂贵的点翠工艺逐渐被成本更低的金箔压花所替代。所谓的金箔压花,就是先用黄金捶打成极薄的薄片,然后在板上印出花样,最后再把这块板裁剪成适合的形状,用金丝把两块绿玉相连处缝起固定。这样做出来的成品虽然颜色淡雅,但也有着不错的视觉效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