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毛笔书法家有哪些?

乐建业乐建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古代书法家中,以用毛笔为工具的书法家占绝大多数;而以毛笔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甚至主要的媒介和手段者更是不在少数。以下仅按时间顺序列举若干重要人物及代表性作品供诸位参考、欣赏或研究之用。 (一)周代至秦代 周代至秦代的书法主要是指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字体以及少量隶书(如秦代李斯等人的小篆)。这一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有: 殷商时期的王亥、孔癸、祖辛、庚丁、廪辛、康丁等人,其书法多见于甲骨文中。 西周时期的周成王、毕公高、周公旦、召公奭、毛公、卫武公等人,其书法多见于金文中。东周一统之后,除以上诸公之外还有太公望、叔孙豹、蔡侯度(蔡哀候)等重要人物的金文墨迹传世。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纷争的局面所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字的不统一与不规范,因而也使得各国的文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来。其中著名的有秦穆公的石鼓文、郑国公子偃(子产)的石鼓文、晋定公时期的石鼓文、魏襄王时期的石鼓文等等。而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字因相对较为自由开放,因此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楚金文、楚帛书及楚简文字。秦代则出现了李斯的小篆、程邈的古隶、始皇二十六年刻石等等。 【说明】这里所谓的“代表作”并非指某一个人的所有作品,而是指最能够体现作者个人风格特点的文字作品。

(二)西汉时期 东汉张芝《草书伯远帖》

1.西汉时期的欧阳询、虞世南、杜度、崔瑗、夏阳侯徐邈、曹喜、索靖、皇象、胡昭、韦诞、钟繇、史游等人在前代基础上对书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2.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被誉为“草书圣手”的张芝(又称“草圣”)及其兄张昶[chǎng]和张弘三人;钟繇与卫恒并称,其笔法与王羲之齐名,时称“钟王”。

3.西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王衍、卫恒、索靖、杜育、陆机、陆云、李颙、索靖、索朗之父子、刘洪、王导、谢安、庾翼等。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王献之、郗愔、郗昙、戴逵等。 王羲之、王献之《兰亭序》 4.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碑刻之一——《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孟君诔》(也称《孟郁碑》亦见名为《孟景翔碑》)。此碑系东汉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37年)所立,现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中,是汉代石碑中最为罕见的一种,素有“汉石中凤凰”之美誉。

5.除了上述几位外,其他如桓温、桓玄、袁乔、顾恺之、陶潜、王羲之、王献之、谢安、谢道韫、鲍照等皆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书法作品。

优质答主

古代没有真正的“书法”这个概念,只有写字与文章之分。 古人论书,有曰“字如其人”; 有言“文章千古事”,却从未说过“书法”二字。 从古至今,人们只是以字形之大小、疏密、欹(倾斜)正、用笔是否精熟来评判一篇作品的好坏。 而真正流传下来的那些传世佳作都是经过无数遍思考打磨而成,不是一时兴起之作。 因此我推崇的书法家是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柳公权等这些在后世中地位最高的人们。他们无一不认真,刻苦,并且每一篇作品都倾注心血。

至于其他的人比如怀素,智永,张旭之类虽然也是大家,但是我个人觉得从风格上以及影响力方面不及上述几位,所以就不说了。

宗政玉怡宗政玉怡优质答主

毛笔书法的产生和中国文字的演变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殷商(距今约3644年)以前,人们使用的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笔墨纸砚及青铜钟鼎尚未问世。到了商周,人们铸造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器物的表面铸有文字,即所谓金文、钟鼎文或大篆。但这时还无笔,人们使用的是某种很尖利的硬器。至周代,青铜器日益增多,为了铭文美 观,便使用醮了墨的兽毛笔,在未铸之前,先用笔在铜器表面写上字,再铸,因此有了毛笔。笔墨纸砚有了,但当时人们觉得在青铜器表面写字,不如在丝帛和竹、木竹简上写字更为方便,于是用笔在丝帛和竹简上写写画画的事越来越多。秦代出现了小篆,文字已十分精美,书写也达到了一定艺术高度,小篆就以笔而书,这时的笔已逐步接近现在毛笔的样子。

秦汉毛笔书法的成熟时期。秦代李斯擅长以小篆书写碑文,汉代毛笔书法从书体上分有小篆、隶书、章草、行书和一些文字比较潦草的竹木简,从风格上分有方劲古拙的和逸丽圆美的。秦汉时期的毛笔书法在历代有重大影响。这个时期流行隶书,隶书是从篆书简化而来的,笔法方、直、平,风格方劲古拙,代表作有《衡方碑》、《张迁碑》等。东汉末年张芝变革章草,创立今草,字字独立,笔意流畅,开狂草先河。

魏、晋、南北朝毛笔书法风格多样。三国时期钟繇独创楷体,结构严密,笔法清劲。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了钟繇的书法艺术,进一步去除了隶意,完善了楷书的体制,他们的隶、楷、行、草等诸体皆精,尤其是王羲之的行、楷,疏朗有致,笔法精到,达到了笔墨表现力的最佳状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们称王羲之为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时的毛笔书法风格总的说来,晋尚韵,宋尚意,唐尚法、元明清尚态。魏晋毛笔书法是整个毛笔书法艺术中具有光彩的一页。

隋、唐、五代毛笔书法进入繁荣旺盛时期。隋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唐代开始初期沿用晋、隋余风,以王羲之为圭臬。

欧阳询、虞世南实则变化。到了盛、中唐,在楷书方面,初唐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询,笔迹瘦硬,结体严谨,字形端庄、秀美,代表了唐朝的初期书体。颜真卿和柳公权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流派,使楷体结构更严谨、庄重,笔画已从瘦硬清丽变为肥硕壮丽,风格是雄伟遒劲。唐楷是法度最严的一个阶段,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对以后各朝产生了很大影响,楷书在晋、南北朝、隋已渐趋成熟,到唐代达到鼎盛。颜、柳二家都出自王羲之的书体,是王派系统的嫡派,影响更大更远,直到现在初学楷书者仍以颜、柳为法绳。他们对后世的书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民谚说:学书当学颜。颜、柳后人争相学效,形成了颜柳一派。唐代行、草书继承王派二王的风格仍有很大发展,张旭、怀素笔意奔放,挥笔成字,如水泻地,变化无端(黄庭坚语),人们称他们为颠张醉素。他们的草书已发展成为气势磅礴的狂草,笔法迅疾圆通,纵横取势,跌宕诡奇,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宋代苏(轼)、米(芾)虽学王派二王而能独树一帜,黄庭坚学张旭,蔡襄学颜真卿,但都各具特色。

宋、元、明、清四朝,虽然没有像唐、晋两朝那样有大的发展和质的变化,但书法界仍不乏名家高手。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