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二王是谁?

毋箫焕毋箫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羲之和王献之,他们父子的书体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他们又生活在魏晋时期,那时崇尚清谈、玄学,人的思想得到解放(相对于秦汉以来的礼法束缚),所以那个时代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王羲之的楷书代表作有《乐毅论》和《黄庭经》等,行书有《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奉为圭臬,草书有《十七帖》和《初月帖》 ;他的书风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甚至影响到了日本,日本人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体。

王献之家传父业,继承父亲的衣钵,他擅长各种书体,尤以行草见长。他的代表作有行书《鸭头丸》、《洛神赋》(又称《白莲诗》)和草书《十七帖》等等。其传世作品很多,如《中秋帖》就是《十七帖》的一节截取而成的。 现在我们所说的“二王”就是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体和风格。 “二王”的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书法史中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是,“二王”也是受到当时历史条件以及他们的个人阅历影响的。 在当时的背景下“二王”的书体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它打破了汉代以来隶书的统治地位(隶书逐渐演变为楷、行、草诸书体,而成为今日我们所讲的“篆、隶、章、行、草”五体之一)使人们的视野从只限于规规矩矩的小楷转变为更自由灵动的行、草书,另一方面,它的盛行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艺术潮流的发展,对文学、音乐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由于这种书体的盛行,使得人们忽略了其他书家的成就,使得人们对书法的认识过于单一化。

另外,我个人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古书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古代的某些文章,在当时很有名,可是现在谁还去看这些文章呢!再比如说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比如《孔雀东南飞》什么的很出名,可是你叫人家写出一首来试试……所以说,对于古人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客观地评价它们的价值。 总之呢,就题主的问题而言,所谓的“二王”指的就是王羲之父子。当然,“二王”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优质答主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是他的儿子,两人合称“二王”。 他们父子的字写得都很漂亮。但是风格不同——

王羲之的字比较秀气,笔锋内敛,看起来很有骨力;而王献之的字则更潇洒、飘逸一些……(我不太会说话) 王羲之写过《乐毅论》和《兰亭序》等作品。王献之曾因为父亲没给他写好一幅字,气得把纸撕得粉碎! 至于为什么要把他俩放在一篇文章里讨论呢?因为他们都是“书圣”——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有“神品”之称;赵孟頫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也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 但是如果说到最能体现中国书法的艺术成就的作品的话,王羲之无疑是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草书。而且它不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凌冕宸凌冕宸优质答主

书圣王羲之被后世称之为“大王”,他的七子王献之被后世称之为“小王”,父子俩并称“二王”。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书法。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献之亦善书法,尤以行草著名,创颖悟平和书风,与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他们的书法成为后代行书创作所推崇的典范。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序》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又是如何呢?《鸭头丸帖》是中国书法大师王献之的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文物。是王献之给师辈太伯的一封信札,信中告诉太伯,自己所配的鸭头丸药有效,同时问太伯是否收到了,是否按照要求服用等,行文亲切随和。虽仅二行十三字,却是书法精品,堪称“小楷之精、精刻之功、古纸之妙”,被称为传世王献之墨迹中最著名的一本。

王献之书艺高超众多,他一改“右军尚法”,创立了字势奇逸、体势雄宕的新书风,尤其是行草,《鸭头丸帖》就是其行书代表作,历来为书法家所推崇。其用笔出规入矩,而又纵逸洒脱,圆转遒劲,无一笔不是晋人风骨。宋代朱熹曾经评价王献之的书法:“世人论草书,多推张旭、怀素辈,其实皆出大令。”

清初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孙承泽曾说:“《鸭头丸帖》为右军以后最好小行楷,乃最烜赫名迹。” 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张伯驹亦说:“大令小楷《鸭头丸》笔势飞动,有天纵之快。”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谓“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历代书画鉴赏收藏家,如宋高宗赵构、元张晏、明邢侗、季铨、文震孟、清陈俊卿、安岐、清内府等,皆重金购之。刻入“兰亭续帖”、“戏鸿堂”、“快雪堂”、“玉烟堂”、“滋蕙堂”等法帖。现藏上海博物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