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二王是谁?
王羲之和王献之,他们父子的书体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他们又生活在魏晋时期,那时崇尚清谈、玄学,人的思想得到解放(相对于秦汉以来的礼法束缚),所以那个时代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王羲之的楷书代表作有《乐毅论》和《黄庭经》等,行书有《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奉为圭臬,草书有《十七帖》和《初月帖》 ;他的书风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甚至影响到了日本,日本人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体。
王献之家传父业,继承父亲的衣钵,他擅长各种书体,尤以行草见长。他的代表作有行书《鸭头丸》、《洛神赋》(又称《白莲诗》)和草书《十七帖》等等。其传世作品很多,如《中秋帖》就是《十七帖》的一节截取而成的。 现在我们所说的“二王”就是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体和风格。 “二王”的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书法史中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是,“二王”也是受到当时历史条件以及他们的个人阅历影响的。 在当时的背景下“二王”的书体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它打破了汉代以来隶书的统治地位(隶书逐渐演变为楷、行、草诸书体,而成为今日我们所讲的“篆、隶、章、行、草”五体之一)使人们的视野从只限于规规矩矩的小楷转变为更自由灵动的行、草书,另一方面,它的盛行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艺术潮流的发展,对文学、音乐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由于这种书体的盛行,使得人们忽略了其他书家的成就,使得人们对书法的认识过于单一化。
另外,我个人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古书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古代的某些文章,在当时很有名,可是现在谁还去看这些文章呢!再比如说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比如《孔雀东南飞》什么的很出名,可是你叫人家写出一首来试试……所以说,对于古人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客观地评价它们的价值。 总之呢,就题主的问题而言,所谓的“二王”指的就是王羲之父子。当然,“二王”并不是一个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