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章法要怎么样?
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作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落墨,然后才是作品的结构和处理以及整体的布局和安排等等,而作品结构的处理和安排则是其中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通常所讲的“章法”其实就是指的结构和处理。 那么,什么是章法呢? 所谓章法就是一幅字的基本结构和布局形式,是作者根据其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对字的间架结构进行巧妙组合、合理安排和精心设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包括点画关系、空间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古人讲“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说要有章可循但又不能受制于法则。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前人的章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更多地从自己的艺术追求出发,不断地去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当今审美的崭新的作品样式来。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谈谈我的看法供参考: 一、虚实处理。 我们知道:虚既是空的意思,实则是实的意思。 所谓虚实就是指作品中空白部分的疏密、大小及多少的变化关系,即“留白”部分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 在一幅作品中“白”与“黑”的关系是相对的,也是相辅相成的。黑中见白才能使黑白分明;白中有黑才会显得黑更黑。所以二者必须相互依存相互衬托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疏密处理。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是我国传统美学中关于作品疏密处理的经典论述之一。也就是说在一幅作品中要适当地处理好疏密关系。 “疏可走马”——指的是画面的空白要多一些,这样才能够给人留下足够的审美想象余地,以供观者去展开联想——这实际上是对空白处而言的;“密不透风”则是指实处的点画要密集紧凑一点而不至于产生空洞感。
三、开合处理(又叫收放) 大凡艺术作品都需要有一个整体布局上张驰有度、抑扬有致的开合变化特征在里面。如果一味追求“齐头并进”“整齐划一”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和价值了! 开合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幅作品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所在。所以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才行啊!
四、呼应关系处理(也叫呼应顾盼)
以上所说的只是我对章法的粗浅认识,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现在大部分人都喜欢问问题而不喜欢解决问题——就是那种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的,或者我也不知道就随便答一答的状态… 题主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化成这样:如何让你的字好看起来;而你的“好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这个问题的核心还是回到“创作方法”上,即你创作一件作品的方式是怎样的(包括技法),以及怎样运用你所掌握的技法去进行创作的流程是如何操作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灵飞经》和《千字文》是怎样处理的(以《灵飞经》为例……)。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那就是在创作中并不是所有字都一样的处理方法的(比如第一行是“三”“人”“生”——它们都是竖列结构,但第二行的“六”却不是这种处理方法),所以这里就不贴图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页的字都是有变化的(不然的话那么单调那还叫有章法的字体吗?)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到《灵飞经》是有变化和节奏的,这恰恰也是书法作品中最值得欣赏的部分(尤其是小楷这样的字体)……
书法的章法就是一幅书法作品的整体架构,包含了行距、字距、大小、气势、意境等等。章法好了,一幅书法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如果章法不好,哪怕你的单字写的每个都很漂亮,整幅作品也会有非常不好的效果。学书法,章法是很难的,也是最后的功夫。
章法有违动静,有疏有密,有笔到而意到的,有笔到而意不到的,有笔不到而意到的,在整幅作品中,字的大小、轻重等要有变化,有节奏、有起伏、有递进,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要遥相呼应,气脉相连,浑然一体。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读第一遍和读第10遍的感觉完全不同,常读常新,常读常有新的感受和发现,这都是章法和字法中所蕴含的无穷智慧所为。
章法有行气,通篇书法的线条与文字应构成一幅有韵律动感的画面。字虽不能相连,但行与行之间也应保持气息贯通,行距分明,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是书法家的通感由情感到笔端的自然流露,不雕琢,不做作,无矫饰,率性而为,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