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家是谁?
明初以台阁体为主流,到中后期盛行帖学,书家辈出。下面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 台阁体代表——沈度、沈宪(明朝成化年间官员,著名书法家) “二沈”是同朝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两人都擅长楷书,当时被称为“大小苏”并称天下书法第一,其书法主要学习颜真卿、虞世南,用笔细劲婉约,结字疏朗端正,笔划圆润,风格典雅秀劲。 《玄妙观颂》(沈度的作品) 清人赵翼在《十间》中说:国朝以来书家不能外二沈,即董方伯鼎鹏亦尝称其小沈“笔端有鸿鹄群飞之势”[1]。可见沈度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行草代表作《杜甫赞》(沈度的作品) 小楷代表作《乐毅论》(沈度的作品) 中期帖派代表——文征明、祝允明 文征明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高的一位艺术家之一,诗、文、画无一不精;祝允明的书法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他们的书法都取法晋唐,并上溯魏晋,下法宋元诸家,对明代中期以后的书风影响很大。 草书《李白吟》(文征明的作品) 小楷《归去来辞》(祝允明的小楷代表作之一) 文征明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他的行书更显得潇洒流畅,气势开张,结构匀称;而他的楷书则更加严谨工整,结字更为精巧,点画更为精致。所以他的书法无论是行楷书还是行草书都很受到人们的推重。 草书《七律》(文征明的作品) 祝允明在书法上的贡献主要是在小楷方面,他的小楷师法王羲之、王献之,还学习了魏碑和唐人写经,笔法瘦硬险奇,自成一家风格,对晚明的书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董其昌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草书《归去来辞》(祝允明的代表作之一) 祝允明传世墨迹以行草书居多,小楷次之。
狂草《千文卷》(祝允明的代表作) 在整个明代,祝允明的书法是公认的第一位,王世贞说祝的书法能超越前代大家,“惟李北海可并肩”[2](注:指只有李邕可以与祝比肩);赵宦光也说“明兴二百七十余年,论真者必首祝枝山” [3];黄宗羲把祝看成是晚明四大家之首,“独推文氏(按:指文征明)”[4],这足以说明祝的书法地位之高。 但是正如王世贞所说的那样,祝的书法虽然“雄逸绝世”,但却“稍乏蕴藉”,也就是说,祝的作品太过奔放,缺少含蓄之美,这是他在技法方面的不足之处,但他在章法布局上的巧妙却是后人们值得学习的。 晚明帖派的代表人物——董其昌(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理论家傅山说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创了晚明的书坛新风。 董的书法初学赵孟頫,然后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家,融会贯通,自成一体, 尤工楷书,小楷学钟繇,大楷学颜真卿,小楷被后人誉为“神品”,为世人所喜爱。 行草《王维诗》(董其昌的一幅代表作) 草书《赤壁赋》(董其昌的草书代表作之一) 董氏书法,既以二王为正脉,却又出入各名家之中,旁搜博采,变化多端。清代刘熙载称誉董氏的书作说:“董香光书颇得六朝风流之妙,若其自论法曰‘以王右军为本’,此正善说法也”[5]。
晚明四大书法家之一——王文肃 王文肃是著名的文人书法家,他是文征明的四世孙,天资聪明,学识渊博,诗文绘画,无所不通,其中又以书法最为人所称道。 他幼时喜临《兰亭序》等帖,中年后好赵孟頫和米芾的字,后来又专习智永的《千字文》。由于长期潜心研习前人书法作品,故所获甚丰。其书风清丽俊雅,格调很高,深得文征明笔意,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明亡后,他曾将历代名人所作的《兰亭集序》加以比较,认为宋代苏东坡的《兰亭》最好,于是专门仿效东坡的字进行练习.后来他竟能够达到“心手双畅”的境界,因而声名大振! 王文肃传世书法作品以行草书最多,小楷也不少。 《洛神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贴已失传) 小楷《千字文》 王文肃晚年曾著有《书诀》一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