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申作品书法?
这是2019年8月在北京中国文联“文艺家与评论家走进吉林”活动中,为我的书法作品题写的条幅。 当时我和吉林省著名画家、艺术评论家李树军一起受中国文联、吉林省文联之邀来北京参加这个活动。到达后,即受到热烈欢迎,省文联领导及中国美协吉林省分会领导和我们分别握手并合影留念。第二天上午九点,在人民剧场举行讲座,我主讲,题目是《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下午二时至五时进行学术交流和笔会交流,我挥毫泼墨写了多幅大字送给吉林省的艺术家们作纪念。
我在书法上比较推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学习他们以行书为主流又融入了楷书的结体笔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就是大家所说的“二王”行书加楷书风格的行草。这种书风线条流畅,点画丰富,结体多变,章法自然天趣,深受大家喜爱。但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需要长期的磨炼。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字,一直到现在,六十年来从未间断过练习,现在虽然已届古稀之年,但仍常临池不辍,每天最少写三至五遍字,每次至少百十字以上。我练字的秘诀有三:一是坚持天天练,一天不练手生,三天不打架生;二是选帖很重要,必须选择适合你的字帖才能快速入门;三是认真读帖,边读边练,在读中悟,在学中行,才能事半功倍。 我认为学书法要有恒心,有毅力,还要善于借鉴别人之长来弥补自己之短。在长期的临池过程中,对各种字体,如草书、篆书、隶书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草书我更喜欢张旭和怀素的狂草。我认为王羲之的行书和颜真卿的楷书是书法中的极品,但是要想写出自己的风格来就要从其他书体的特点吸取营养。因此,我对隶书的曹魏时期钟繇的书体和魏碑都进行了较深的研究,并对他们的用笔用墨做了深入分析,为我形成自己独特的草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里,作为文人墨客,更应该把这一笔宝贵财富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我今年七十有一了,再过一年半载就进入了古稀之年。但是我仍然热爱书法,喜欢书法。所以我还得每天坚持临池,坚持不懈地练习下去。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奉献给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