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的书法怎么写?
1、《书谱》里的“朱”字,是墨迹本。 《书谱》的作者,唐代的孙过庭,与贺知章同时代的人(比贺还早出生),做过右军将军——右军就是王羲之,这个官职是当时左军、右军的副职,大致相当于副团长或者副司令。所以孙过庭的书法,也受了王羲之的影响。
2、王羲之的字里有个很特殊的“之”字的写法。 这个特点在孙过庭的《书谱》里也有体现。我随手找了一个版本给你们看,注意中间的一横,是不连笔的,而且向右上倾斜了。 王羲之的很多别的字有这个特点——例如你说的那个“一”;再如这个“此” “非” ——总之,凡是竖折的地方,都不连笔而且向下倾斜。这应该是受古文字的影响。古代“之”“此”等字的竖折处都是这么写的,只是后来隶书发展成了今天的结构,才把那一笔连起来,变成了一竖而已。而王羲之又比较推崇汉隶,所以他的很多字保留了古隶的写法,比如《曹娥碑》之类的。
3、至于说“朱”字的写法嘛…… 我觉得孙过庭的这个墨迹本已经写得挺规范的了……至少他没怎么乱造字啊!你随便找个现代字帖里的那个“朱”,都比他这个要乱多了好么! 还有哦,你们别搞错了一点——王羲之的墨迹其实也不多,除了《快雪时晴帖》(那也是晋唐之间的人临的)之外,就剩下一个《兰亭序》,其他都只有刻本,没有真迹流传下来。像孙过庭这样的高手,他对王羲之的理解当然不可能是靠《兰亭序》来的啦~ 所以我觉得他用的肯定是跟《快雪时晴帖》差不多的风格。
4、说到那个笔画少的“一”,我又想到一件事儿。 之前提到《集王圣教》里有两个字特别奇怪——“会”和“僧”——这两个字在《书谱》里又出现了: 这样一看就很清楚了:《集王圣教》里的两个怪字其实是把原来《书谱》正文里的两个单字弄错了位置,给换错了地方。这事太好玩了哈哈哈~不过你要问我哪个字是什么,那我可不知道……毕竟我没有见过真本(我也没钱买)~只能按照影印本来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