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都有什么皮壳?
翡翠的皮壳,即翡翠表面包裹层的总称,通常分为表皮和包浆两大类。其中,表皮是指翡翠表面的风化壳;而包浆则是由各种矿物质、有机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围绕翡翠表面慢慢沉积形成的。 由于翡翠原石的皮与肉(即翡翠内部)及水(即翡翠表面的光泽)息息相关,所以在选购时不可忽视。特别是对于新手玩家而言,掌握一定的看皮技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走眼的风险。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下常见翡翠皮的特征吧!
1.黑乌沙皮 黑乌沙皮是翡翠原石最常见的皮壳之一。它指的就是翡翠外表分布的一层黑色矿物,用肉眼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上面有细小的云纹;如果用手电筒对着黑乌沙皮照射,往往可以看到绿色的荧光。 一般而言,黑乌沙皮可分为两种——铁锈黑乌沙皮和琥珀黑乌沙皮。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黑色矿物的颗粒大小不同,前者较粗且结构致密,后者则较为细碎。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虽然黑乌沙皮常常可以见到绿光,但是有些翡翠在经过后期的抛光处理之后,表面也会呈现绿色,这种情况下的“绿”一般呈浮光,深浅不一,因此不可盲目迷信有绿就好。
2.灰黑皮 灰黑皮比黑乌沙皮少见一些,多分布在翡翠原石的外皮上。它的颜色相对更深一些,多为灰黄色或灰色,比较暗,但也有带绿色的,称为“灰绿皮”。 和黑乌沙皮一样,灰黑皮也有铁锈灰黑皮和琥珀灰黑皮之分。两者的区别同样是由于结构不同而导致外观上的差异,其中,铁锈灰黑皮常呈土状,较为疏松,容易剥离;而琥珀灰黑皮则相对较为致密,不易剥落。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灰黑皮,在其内部往往都会存在黑色的斑迹,这些斑迹多是翡翠的原石裂纹或者夹石。所以,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黑色斑迹的存在。
3.白蜡皮 白蜡皮顾名思义就是外表像涂了一层蜡似的,特别明亮、光洁。实际上,这是翡翠在原石表面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氧化层,呈白色、黄白色或浅灰色。由于这层外皮往往很薄,所以在阳光下或者手电筒的照射下,都会发出淡淡的光泽,如同上了蜡一般。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白蜡皮都属于优质翡翠。因为根据形成的原因,白蜡皮可以被进一步分成风化壳和白雾两个亚类。其中,风化壳是由于风化作用而形成的,质地相对比较粗糙;白雾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但相比风化壳而言要更为细腻润泽,类似玻璃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