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雕虫什么意思?

徐逸龙徐逸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这是说玉石雕刻中往往含有寓意。对于玉石的加工工艺主要有琢磨和雕刻两种,所谓雕琢就是指按照材料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去料留形,让材料能够适合人们使用的需要。而雕刻则指在已经加工好的玉器表面上,根据设计要求加工出纹饰图案来。 由于我国是玉石的国度,古人发明了琢玉工艺并代代相传,所以我国也是世界最早使用玉石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有最丰富的玉石文化。在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关于玉器的描述和有关于玉的文章诗赋。《礼记》有云:“君子比德于玉焉”,意思是说君子应当像玉一样具有多种优良美德。孔老夫子在这里把玉等同于君子了,可见玉的重要性。

除了《礼记》之外,汉代的《大戴礼记·夏小正》中也记载了有关祭器用玉的规定:“仲冬祭天,季冬祭祖。皆玉帛而已。”意思是说每年冬至夏至冬至这三个节气祭祀天地鬼神的时候只配备少量的玉帛即可。由此可见玉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那么这种重要性是否体现在如今的翡翠首饰上面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因为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提醒人们佩戴玉石的好处之多。例如,古人认为长期佩带玉器可以润肤养颜;治疗皮肤疾病如湿疹、炎症等;还可以镇定安神,促进睡眠等等。当然在古代还有很多关于玉的好德行都被写入汉书,如《淮南子》就有云:“玉,温润以泽,仁也”。这也就是说玉拥有像人一样的优良品性才是古代玉文化的核心。

闵宪中闵宪中优质答主

翡翠雕虫这个成语出自于唐代韩愈的《调张籍》,此诗作于贞元十六年(800)前后,其内容主要是对自己身体和才学的自嘲。诗文中对“虫”字重复运用,一方面体现了韩愈语言的诙谐幽默,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对张籍的欣赏和爱才惜才之情。这首诗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用比喻,运用了排比式的对比句,将诗人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虫字在字典中有多重解释,既可以用以表达实际的生物“虫子”,也可以引申为对人的贬称。在“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一句中,“蚍蜉”指的就是虫子,而“雕虫”同样如此。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句话中,“虫”字被用来指代张衡、蔡邕、崔瑗等人,便有了对人的贬称之意。而虫类往往体积微小,用来比作人,则有“渺小”之含义。而此诗中的虫字便是从微小的生物衍生为对人的轻视。

《调张籍》中写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邑生江汉,维高步道场。文翻……。识章草,秋捷方。”诗文将那些“无才”之人比做“小虫”,而像张衡、蔡邕、崔瑗、杜度等“真正”的文人学者又怎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呢?然而,这些“小虫”却无知地想与这些大师相比,其可笑愚蠢之态,实在不值一提,故“虫”字的“渺小”之含义得以在其中体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