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翡翠的寓意是什么?

糜红卫糜红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佛手为佛科植物佛手的果实,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属药食同源的品种之一。因其形状特征像一只手张开并手指弯曲,故得此名。其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主要的功效有行气止痛,健脾止泻,和胃止咳等。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佛手上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含有挥发油1.30%(84种)、苯乙醇93%、果胶2.89%、琥珀酸二乙酯0.64%及多种氨基酸。这些化学成分可能参与了佛手镇痛、镇咳、祛痰、健胃、利尿等药理活性的发挥。 从中医角度看,佛手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肺三经,具有消食导滞、开胃止呕、燥湿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食积腹胀、呕吐反胃、咳嗽痰多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佛手对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胃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还可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胃酸分泌,有抗炎作用。 对精神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可改善抑郁症状,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还有抗氧化、抗菌、抗癌、提高免疫力、美容等作用。 那么如此神奇的佛手是如何与玉器结合,成为人们喜爱的玉石饰品呢?这与佛教的文化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传在汉代佛教就已经传入中国并在民间开始流行起来。人们把菩萨的形象雕刻在石头上,用来寄托自己对佛祖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种石质材料制成的菩萨形象逐渐变成了具有宗教意义的文物艺术品。用金、银、宝石等制作的佛教饰物也逐渐出现在各地佛寺内。

而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玉资源的紧缺和制造成本的增加,翡翠逐渐成为宫廷装饰品的主要原料。《旧唐书·南诏传》中有关于“云南出紫翠玛瑙”的记载,说明唐代时就有缅甸翡翠输入中国内地。明代田汝成著《西湖游览记》中也提到杭州玉器坊使用“滇碧”琢玉。这里所说的“滇碧”就是今天的缅甸翡翠。缅甸翡翠入华历史悠久。 至清代中晚期,缅甸翡翠经过云南进入内地,并逐步由宫廷流传到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在《清会典图》中记载了这样一桩事:雍正皇帝看到宫女手中拿了一个翡翠佛手,觉得十分可爱,便要过来看看,不料却被磕去一角。这件事情传到太后耳中,太后认为这个翡翠佛手是皇上喜欢的,被磕掉了一块,应该补上。于是命人取来黄金和白玉,按照原样打上一个佛手,以作补偿。缅式翡翠工艺品已经被看作价值很高的珍贵饰品。

索彬彬索彬彬优质答主

佛手在中国有辟邪去病,吉祥如意等寓意,在翡翠做成的摆设饰物中很受欢迎。佛手,又名佛手香橼、五指、九头狮子等,是一种以奇特果形而著称的芸香科香橼属植物。因果实熟时果皮裂开并有五裂,形状酷似手掌,故得名“佛手”,寓意福寿康宁,多福多寿,吉利祥和。

佛手原产地中海沿岸,后传入中国广东、浙江等地,在福建、台湾也有栽培。佛手之名首见于明代《群芳谱》(1621年)。据史书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在浙江省金华一带引种并有少量种植,距今约有400余年的历史。19世纪传入欧洲,先后在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普遍种植,但不能完全越冬,因此只有在保护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佛手在欧洲栽培仅作盆栽观赏,而在我国,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又兼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常作果树栽培。

佛手为亚热带珍贵水果之一。品种很多,依果实分裂形状和颜色有不同的名称。果实有裂有实,裂果按颜色又有黄色的金手指,绿色的绿手指等。肉质微黄色,果汁较少,有清香,味酸带苦,可以鲜食,亦可腌渍果酱。果皮芳香,可泡茶或作香料、药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