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矿点是什么?
翡翠原石的“点状”或“线状”“面状”开采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裂痕和裂纹,称为“翠性”或“俏色”,行内俗称“吃数”,它直接影响着翡翠原石的利用率、原料的切割方式和最后的成品效果。 “吃数”在行业内又有很多叫法,“吃数”、“吃料”、“吃翡”、“吃红”等,由于每个地方讲法的不同,导致有些卖家在交易时会产生误会。 了解这些术语,对于选购原石是很有帮助的。
1.水翻沙 “水翻沙”是指表面被水冲蚀的风化砂粒。这种表面特征主要是砂粒透过表皮进入内部形成深浅不一样的颜色分布。如:黄阳绿、秧苗绿、菠菜绿等颜色的翡翠原石就有可能是水翻沙原矿。这种外表的沙粒触感比较粗糙且呈颗粒状,用手轻轻抚摸就能感受到。
2. 泥巴粘土 “泥”就是指泥土,而“泥巴”则是由黏性很强的胶体组成的凝聚物质。通常情况我们见到的石头里含有泥巴的现象都是依附在石头表面的,只要用高压水枪冲洗便可清除干净。如果一块原石表面大部分都被泥巴所覆盖,则可能需要用刀刮去表面附着的泥巴后,再进行清洗。如果一块原石表面附着着的泥巴很难去除,而且用水洗、刷洗都无济于事,那么这块原石很有可能就是“夹生蛋”的原石(行话“蛋”指“蛋面”)。
3. 点状 "点状"主要指的是原生矿坑受风化和雨水侵蚀造成的晶体脱落,留下了似星星点点的矿物结晶体,也叫“黑点”、“白点”或“灰点”。其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条形等等,大多为无色或白色,少数为黑色;硬度比翡翠要高,用金属器物难以刻划,但用指甲可轻易刮去。点状部分多分布在原石表面,也有深埋在原石内部的。
4. 线状 "线状"与"点状"的形成原因大致一样,是自然状态下矿物质结晶过程中因外力作用产生的晶体移位形成的。但是"线状"比"点状"更集中更醒目,常呈片状排列。有的像蜘蛛网,也称“水波纹”;有的像电线,也称“菜籽纹”;还有的是包边纹;更有像流水、脉状的叫做“丝带状”。
5. 面状 在原石的外皮上,有时可以看到面积较大的颜色变化。这种表面风化作用造成的颜色改变通常是成片出现,形状多为不规则的斑块,也有呈现出片状、条带状、斑点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