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原石雾?
雾,就是翡翠表皮或内部反射出的迷雾一般的感觉,其实它是种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次生矿物。在开采出来的翡翠原料上或者加工好的翡翠首饰上面,经常可以看到分布着这样那样的团块、线纹等雾状表面结构,这种团块或者线纹的透明度一般要好过周围的基质部分,给人的感觉是灰蒙蒙的如轻纱拂面,故称为“雾”。 翡翠上的雾层一般可分为三层,最外层为风化层,中层为水化层(又称浸染层),内层为原生层。
1.风化层 风吹日晒而风化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粉砂状岩层,厚约数毫米至几厘米不等,分布于裸露的玉石表面或作为饰品佩戴于身上,易磨损脱落;
2.水化层 原产于岩浆中的钠长石(NaAlSiO4)晶体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过程转化为阳起石或透闪石,并吸收周围岩石中的铁离子而逐渐呈现深绿色,同时晶体表面沉积有一层红色、棕黄色或灰色的氧化铁膜,该氧化铁膜遇酸溶解后,原矿体表面的深色便露出,这即是“浸染”的过程,这层含铁的粘土矿物组合便是所谓的“水化层”。其颜色和质地随所含元素种类和含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常见有红翡、黄翡、春带彩、紫罗兰等品种。
3.原生层 是由细小均匀的纤维状矿物集合体紧密堆积而成,具有油脂光泽,透明度高,表面粗糙,手指甲刮拭有明显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