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鹦鹉寓意什么意思?
1. 福禄寿禧 福寿双全是在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吉祥纹饰之一,以福寿为题材的玉器作品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斧、玉璧等文物中,就有大量“福”字出现的痕迹;而到了唐代,民间更兴起用青金石在衣服上镌刻“寿”字的习俗。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祝福和长寿的意思。 在西方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是一只鹦鹉,而太阳神阿波罗则有一对会说话的鹦鹉。鹦鹉成了聪明伶俐的象征,有“灵禽”之称。《后汉书·西戎传·天竺国》中记载了这样一件趣闻:“其王有大珠,若核桃,世以贡天子,明帝乃遣使取之,其珠光彩照耀如月。天竺国王见大珠,乃与使者宴饮言欢,且歌且舞。国王手捧明珠,翻译向使臣介绍说,此珠名叫‘摩尼’,含有‘光明’之意。”
2. 平安如意 平安如意是传统图案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一般由两个相关联的谐音图形组成——即是前面所讲的“福寿”或者是“福寿双全”的组合。
3. 一丝不苟 这是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多用于人对工作的态度。
4. 多才多艺 形容一个人有着多才多艺的性格特征。
5. 三多(多福)寿桃 寿桃又称仙桃或仙桃。据传,人吃了可以长寿。所以,后来人们习惯以桃来象征长寿。同时,由于寿桃的形象比较诱人,所以,它也是艺术品中的常客。以桃来祝愿长寿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旧时,五十六朵寿桃意味着“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九十九朵寿桃代表着“九州长久”、“九九长寿”;一百零八朵寿桃寓指“百事大吉”、“八方运转”。
翡翠是鸟中之王,自古便是高贵、吉祥、幸福和永恒的象征,自古流传的吉祥话有“龙凤呈祥”、“鸾凤和鸣”、“紫气东来,瑞鸟兆祥”等,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幸福和美好的向往。
翡翠鹦鹉,是“一鸣惊人”,更是“独占枝头”。鹦鹉体型娇小,色彩艳丽,羽毛丰满,嘴喙鲜红,身姿玲珑娇俏,惹人喜爱。因此,“鹦鹉”也被赋予了美好而吉祥的寓意。鹦鹉,语出《诗小雅鸳鸯》:“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寂寂鳬鹥,在江之隈。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本为水鸟,后亦用以指陆鸟。谓其如雁之和鸣也。也作“鳬鷉”、“鳬鶂”、“鷖”、“鳬”。
翠鸟科中一些善于模仿人语的鸟的统称。产于热带和温带。善鸣,羽毛美丽,常饲养供玩赏。古名“匹”。亦指鸟名,即鹖。产于中国西南部;全身暗绿色,头顶有羽冠,尾秃短,形小,能仿声。比喻勇士额上的装饰。借指勇士。
“鹦”,《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羽鸣也(此字在后文出现时皆用简体字)”,其与“鸣”相关。《玉篇羽部》:“鹦,羽鸣也”。《风俗通义声音》:“鸣,声也,物通含气,莫不有声,能自宣达内心谓之鸣”。
“鹉”,《说文解字》中说:“南海周昉鹦鹉雀也,从鸟吾声”,“吾”为“语”的本字,也有为“鹦鹉”的意思。
关于鹦鹉的传说,早在先秦典籍《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如南次三经第八山,曰丹穴之山,其鸟,状如鹄,三趾,赤文青质,名曰丹鸟,一名丽碧,食之不秃。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鹦鹉能言,生在羽族。知其为异类,则不能感而爱之;知其能言语,则不能侮而害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鹦鹉象征着口才、地位和财富。鹦鹉嘴很像官府大门上的铜爵,而鹦鹉学舌又是其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民间常将鹦鹉送孩子或者学生佩戴,比喻其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将来定有官运。鹦鹉不仅寓意“有才不闷、有才必秀”,同样其色彩华丽、英姿飒爽的外形,更象征有地位、有财气。
古代文人墨客也多以鹦鹉入诗,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胡歌》。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