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断了有什么讲究?
1、断手(镯)是旧社会形容生死离别的词,“断”字谐音“端”,有结束、了结之意;同时也有“缘尽”之隐喻。古时候男子送女子首饰,如果这头一件礼物就“断”了,那可意味着这段感情无疾而终,这段婚姻也就此“黄”了。所以,民间就有“宁丢钱,不丢戒;宁丢钱,不丢链;宁丢钱,不丢脸(线)”的俗语。虽然时代变迁,风俗迥异,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保留却一如从前。
2、《礼记·檀弓》中有言:“丧有礼焉。”可见古人在办理丧事时是有礼仪的。那么,在逝者下葬时,活人如何表现才能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呢?其中一条就是“泣随棺行,迹尽而止”,意即在送葬途中,亲友应当随着灵柩一路哭泣,直到灵车开走为止。
3、在古代,送葬除了亲人朋友外,还有专门负责为死者引路的“引棺者”。这些人一般由家境贫困、负债累累的人担任,他们身着白衣,肩扛墓碑。在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唱: “行出东门往东行,与我爷同来我一程。 路上无人把我留,把我留者病亦休。
“行到郊外月三更,我爷在彼独先行。 夜静更阑人未睡,披星戴月急匆匆。” 当歌声传到灵车所经之处,守灵的人们就要立即跟在后面大哭起来,仿佛死者真的在你面前走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