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种邮票?
从1974年至今,我国共发行了5063套(包含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合计28065枚邮票。其中,普通邮票1987套,共计10696枚;特种邮票(含纪念邮票)1076套,共计11547枚;计算机打印图章邮资封片372套,共计3927枚;邮政部门发行的挂号信件、汇款收据等实寄封片6500余件;全国集邮联会刊《邮苑》发表的邮文目录中提及的邮集300余枚;另外还有非发行性的历史记录邮票和邮品5000余枚。 为了便于查询,将各种版本的中国邮票按日期排序,列成表格如下—— 由于年代久远,个别资料缺失,本表仅列出至1986年底为止的数据。
注:①“其他”指“通信”“交通”“明信片”“快信”“汇票”“保价费”“航空邮件”“挂失”等,以及“新邮发行预告”。
②“普14”即“中国人民邮政”字样的第14组邮票。
③“普16”包括“全国工农兵学商”字样和面值两种版本的邮票。
④“普21”即“伟大的十年”第一组的邮票。
邮票是一种邮政用品,用以表示寄件人已向邮政部门缴纳邮费的凭证。作为一种国家的文化出版物,邮票也是国家名片,承载着宣传国家形象及文化传播的使命。邮票收藏者俗称“集邮”,而收藏的邮票称为“集邮”。目前世界上邮票出版发行的品种繁多,分类不尽相同。中国邮票的品种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四种:
普通邮票,是一种没有特定内容图案、可长期使用、适用于寄递各种邮件的邮票。面值以本国货币为准,发行量大,并根据发行后的使用消耗情况逐步递加印制。1878年清朝政府发行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为普通邮票。此后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些地方军阀和帝国主义在华租界都分别印制使用了邮票,也有相当部分属于普通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先后发行了多次普通邮票。
纪念邮票,是为了纪念国家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纪念具有国际影响的事件和著名人民公署的诞生或者逝世,以及国家、人民的重大的、喜庆的节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次印制发行有纪念文图的邮票。纪念邮票发行量一般都不大,仅供贴用,不准出售,如果用户购买的纪念邮票,没有加盖邮政日戳,就失去了邮资凭证的效力。纪念邮票发行期大多有一个月左右。如1949年10月8日起发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1950年2月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邮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