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树怎么画?
这个……得看是写意还是工笔,而且也要看你用的是什么材料(这个很重要)! 先说写意吧!写意画里的树法很多,有双勾法、有没骨法还有泼墨法等。双勾法又分为双勾重彩法和双勾淡彩法。没骨法也分为没骨重彩法和没骨淡彩法。
以上几种画法,都需要掌握几个要领。第一是“用笔”,第二是“布局”,第三是“上色”。 (一)、笔法要清楚 “笔法”很简单,就是拿毛笔的方法和用笔的顺序。 中国画里讲究“用笔”,书法里更是注重笔画的笔法。什么叫笔法呢?其实就是你的笔画怎样开始,怎样运笔,如何结束,这很重要的。一笔写好,下一步如何起笔,如何运笔,就有了基础。否则你下一笔不知道往哪里下,那就是错的了。所以好的笔法可以让你的画面事半功倍哟! (二)、构图很重要 所谓的“布局”就是把你画的树木或花草布置在纸张里。其实这也是一个技法的问题,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首先你要明白什么叫做“虚实”啊!
整幅画面的“虚”的地方有多少,“实”的地方又有几处。这些都要安排恰当才行。不然你的画面堆满了东西,那就不行了。当然,如果你刻意追求这种满的画面效果那就另当别论。 (三)颜色不能乱 上色是很重要的环节,所谓“三色不离框,满纸大花纹”就是这个意思。你的树叶或花朵离边框太远,或者整个画面都是单色的,那样就显得很不好看了。上色的技巧性也很重要,比如你怎么调颜色,怎样的顺序,这些都会影响你最终的效果。
工笔画的画法就要复杂一些了,它需要层层上色,然后用丝毛的工具把毛毛渲染出来。这里就不过多讲了,因为工笔画树法有很多类,要根据具体树型而定的。 我在这里只讲述了最基础的技法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在山水画中,树是很重要的部分,它在章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在点醒山川的气势上更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画好树是学好山水画的重要环节。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怎样画好树,首先必须要了解树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规律,这就要我们到生活中认真观察,仔细研究,特别是对那些常见的树种,一定要抓住它们的个性特征,如柳树修长披垂,松树巍然直立,槐树丛密开阔等等。只有抓住了这些树的个性之后,才能在画面上得心应手。
临摹也是学习树法的一个好方法,历代的画谱都把怎样画树当成章节来重点地加以阐明。从古人的画迹中可以吸取他们的长处,从而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画树之前,首先要立意。意在笔先,这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笔在行动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谱。在纸上哪里画树,是左是右,是疏是密,怎样用笔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自己的感情,做到胸有成竹,万变不离其章法。
中国画讲究笔精墨妙,在用笔时应运用中锋,侧锋,回锋,逆锋等等各种笔法,使所画出来的线条能体现自己的风格。在画完一根线条之后,紧接着再画另一根线条就须思考两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才能使两根线都能体现一种生动的姿态,两者之间怎样在统一中存有变化,使整个画面能有一种统一的整体感。
一棵树的生成必须有主干,主干笔直高大,然后才会有枝干,枝干穿插错综复杂,再然后有叶子和果实,这些都是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过程,作画也是这样,要从总体的主干出发,不要急于求成,急于画小枝,应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势”的意识。
古人在总结作画经验中,提出画树之法,应先分枝柯后生根干,意思是说要从大处着手,不要在一开始时就死扣小枝条,先大后小,这样有利于我们从大结构和气魄的角度去画树。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画树的笔墨应是从上向下生长,这样体现了一棵树的生长节奏,使树木显得富有活力,如果从下面向上画是不合乎生长规律的,也会导致树木缺乏生命力。
古人在总结经验中提出了画树的要点:有宾有主,分出浓淡,疏密、虚实,这些都是很关键的经验总结。一棵树只有疏朗有致才能使枝条之间揖让呼应,宾主分明,才能有层次感。在用墨上只有浓淡、干湿的差异才能使一棵树活灵活现。
在画了第一棵之后,如果要画第二棵时就须考虑到它和第一棵的形态上的差异,两棵树在形态上要一仰一垂,一高一矮,一肥一瘦,疏密有别,前后相让。这样才能使所画出来的树富有变化,生动而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