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窗花为什么叫窗花?
伍嚯最佳答案
我来说下这个问题吧! 说到窗花,大家自然不会陌生。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家中有喜事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剪帖窗花,以增加喜庆的氛围。所谓“窗花”,顾名思义就是贴在窗户上的花,也就是说这些剪纸作品大多是以窗为主要载体,当然也有一些其他题材的作品,比如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剪影,以及反映喜庆热闹的场景等等。但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以“窗”为基本载体。所以,我国人民往往将这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称为——“窗花”。
事实上,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除了窗户和门可以透光外,有些房屋中还设有走廊、廊桥等用于照明的设施。不过,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那明晃晃的玻璃,其实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玻璃制造的技术。到了秦汉时期,国内已经能够生产颜色鲜艳的琉璃瓦;而到了唐朝,各种彩色玻璃则更是层出不穷。
当然,有了玻璃照明工具的出现,自然减少了门窗的使用率,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门窗的光亮,于是窗户和门的装饰功能开始变得重要起来。这时,我们便能在门窗上见到丰富的装饰图案,而这些装饰图案大都是为了美观,同时也可以辟邪挡煞,增加祥瑞之气。
在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就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窗户的精美:“这屋(指杜少卿的豪宅)内外,粉刷得雪白,上面许多彩绘。那些檐牙、槅扇、栏杆,俱有花样花纹。” 可见,那时人们在门窗上装饰的花纹已经相当丰富了。
中国窗花在中国是随处可见的。窗花,是中国普及的图形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花案,不仅装点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寄予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窗花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形式是十分丰富的,如用在外柜、箱子、包袱、篮子、缸、坛、瓶等上面,剪成各种花卉图案和吉祥福字。如果这些物上用蓝色纸包扎,上面贴一些白色图案,就会更显得清新美丽。
中国窗花历史悠久,最迟在宋代就有剪纸,但其使用只是限于宫廷和达官贵人,那时主要用在塑造灯上的纹饰。到了明代,民间出现了灯彩,也盛行在灯的制作中使用剪纸纹饰。清代是窗花大发展的时期。那时不但宫廷用窗花装饰,而且民间的窗花也十分讲究。当时民间使用的窗花,如用于装饰门窗、墙炕、窗棱等处,一般用色很鲜艳,多以大红纸为材料。如果所装饰的物色彩比较复杂,或与所剪的窗花有相混现象,便用黑色纸剪,突出窗花的图案。当时不仅在南北城乡普遍盛行,而且在国外也影响很大。窗花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喜庆节日和戏剧人物等,特别是表现吉祥的传统图案,如“福”字和以蝙蝠、寿桃剪成的“五福捧寿”以及“吉娃子”、“莲花童子”、“胖娃娃”、“鸳鸯戏莲”、“双蝶恋花”等等,还有花、鸟、虫、鱼、走兽等纹饰。
中国剪纸一般有剪刀剪裁和刀刻两种。以剪为工具剪成的叫剪纸,以刀为工具刻制的叫刻纸。剪刀剪裁的纹饰一般不能太细太碎,刻刀刻制的图案较为自由,能有更细的花纹和装饰。艺人多以这两种工具合用,创造出更美的剪纸作品。中国北方剪纸大多以工具剪裁,作品古拙、率直;南方剪纸多以刻刀刻成,图案优美、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