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本位币是什么?

沙金春沙金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本位货币是人民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我们使用的人民币是广义上的,他包括纸钞(纸币和硬币)、电子货币(网银转账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和票据(支票和汇票等)。

在2007年以前,我国是以票据作为基础的,当时企业和个人出账都是以票据的形式,只要拿到银行去贴现,就可以获得资金;而收入都是以收条的方式,只有到税务机关开出发票才算正式入账。 到了2007年,国家为了加快中小企业经济发展,降低融资成本,推出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促使更多的企业以电子货币方式进行结算,减少纸质票据的流通和使用。同时,为了鼓励个人消费也大力推广了信用卡和移动支付,减少了现金的使用。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在电子货币已经占据了主要位置,特别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普及,让人们习惯性地用支付宝或者微信发红包和转账来代替现金和票据。现在来说现金在逐渐地退出市场,而票据的使用频率也在下降。 很多人会说,那未来如果全面互联网化了,网络就是无界,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币的边界会被打破呢?也就是说外币会进入我们的金融体系。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并不复杂。因为只要我们的央行一直保持强势的地位,也就是美联储式的一刀切,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利益来给别人做嫁衣!当然,如果哪天我们自己也搞了私人铸币厂那就另当别论了……

伊贵伊贵优质答主

世界上各国货币,基本上,都是纸币+硬币的双轨制。有的国家硬币比较多,比如英国;有的国家硬币比较少,比如日本。硬币有角币、分币等辅币,也有1元纸币与1元硬币等本位币。一个国家,本位币的面值大小与币值稳定关系不大。

实际上,在金属货币时代,本位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金属货币的起源看,金属各有各的比价,金、银、铜等各种制币难以互相兼容,所以,就需要选定一种金属币作为主币,即本位币,其它的金属制币,面值都是本位币的分数。所以本位币是其它辅币面值的倍数,可以按面值自由兑换。

古代中国,在金属货币时代,货币制度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先秦货币形制各异,不仅各国货币各成体系,即使在一个国家里币制也往往不能统一。如战国时期齐国有刀币、郢爰流通;周王畿地区有布币、刀币、圜钱流通等。秦以后,统一了币制和度量衡制度,秦汉主要行用的就是青铜铸币,包括半两、五铢等。实际上,从制度演变来看,始终没有明确本位币是什么,一直到了唐代,仍然以铜钱作为日常主要流通的货币。

在长期使用的铜钱发生货币危机之后,宋金时期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当然,宋至明清,从实物货币时代过渡到金属货币时代,再到纸币时代的交错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明清时期来看,银元占据着主导货币的地位(即主币),铜钱是辅币。虽然白银作为主币起到了本位币的作用,但是,没有一种贵金属或者白银被国家规定为“本位币”,也没有对银元(包括大小银币)与铜钱之间的比价予以明确规定。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古代中国至清末,是没有本位币的制度的(这与西方国家形成了最根本的区别)。

严格意义的“本位币”制度是从西方货币制度发展演变过来的词语,其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等制度的演变过程。16世纪到18世纪是典型的银本位时代,英国、法国、日本都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规定本国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与重量的银保持一致,银元是典型的本位币。而从18世纪到19世纪这一段时间,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阶段。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则是典型的金本位制时代。1930年代,随着经济大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开始进入信用货币制度时代。

可见,从演变时间来看,本位币至少是在15世纪左右才开始产生的,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繁荣而产生的。古代中国在15、16世纪前后,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没有本位币的产生土壤,所以古代中国是没有本位币制度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