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元是什么样的?
1930年,国民党政府建立“中央铸币厂”(后改名为“中央造币厂”),生产“国版”银币,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发行的“袁世凯头像”和“孙中山像”银元。
此外还有1928年起各地军阀割据时自行铸造的银角子和银圆,如山西太谷造、河北龙兴造等。 这些银元上镌有姓名或人像,故称“姓名钱”;又因其面值以枚计,且多为十文,又称“字值钱”。 除上述中外,还有一些外国人设计的银元,如英国的“站洋”,法国的“坐洋”,日本的“站日本”以及瑞士的“冰岛”等等。这些外国银元主要流通于社会下层,在旧中国颇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地方还可见到用洋银元的硬币给猪羊“开膛破肚”。至于一些西方人设计的带有吉祥图案的银元,则极少在中国市场出现。
银元的别称有袁大头、老洋钱,是近代中国钱币中的珍品,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有着独特的收藏魅力和价值。中国银元是民国时期主要货币,诞生于辛亥革命之时,距今已逾百年历史,历经风雨仍保存完整。
袁世凯头像银元壹圆的银质为Ag900,重量约26.6g,成色约89% 。壹圆银币铸有袁世凯的侧身头像于币面中央,头像上方镌有“中华民国”四字,下方铸有币值“壹圆”字样。由于存世量巨大,袁大头的真伪鉴别并不是一件难事,其赝品一般为机制币,因此利用真币和伪币的重量差、工艺细节差等特征很容易就能甄别。
随着近年来银价不断攀升,银元收藏也受到越来越多藏家追捧,收藏投资价值凸显。虽然银元作为投资品,受到银价上涨利好,但其收藏价格的涨跌规律不一定会与银价的涨跌保持一致,受制于其存世量、年代、历史价值、珍罕程度等,价值也会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