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代是多久?

兰嗣纪兰嗣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底改革开放前这30年可称为“新中国的成立初期”或简称“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一五"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指标,也是新中国的五年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这个五年计划强调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了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一时期建立了鞍钢、包钢、武汉钢铁厂等一大批工业基地,同时还开发了新疆,建设了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工业。

二五计划(1958-1962)是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中制定的。在重工业方面,这个时期的成就主要是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和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重型汽车生产以及兰州石油机器厂的炼油设备等。

三线建设 (1964-1975)是国家实施的全国性重点建设项目,它是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工程的补充和发展。涉及领域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核技术、航天等诸多行业。这些项目大多地处偏远的西部和西南部,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建设过程异常艰辛。但由于其战略意义过于重大,因此即使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也得到大力支持并得以顺利实施。 三线建设的成果在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和技术队伍;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力更生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财富的一部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文永胜文永胜优质答主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这一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卫祖国,百万农民踊跃参军。河南新乡专区76万农民中,就有2.2万人参军奔赴朝鲜前线。在国家工业化建设中,广大农民以无私的奉献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1951年,“爱国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共和国没有忘记新中国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一年,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这一年,中国向国外派出第一批留学生。

1952年,新中国的经济在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和“‘三反’、‘五反’”斗争以后,经济秩序得到恢复。这一年,全国的土改基本完成。11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席了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和平得到巩固。这一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启了有计划经济建设的新时代,我国由农业国开始向工业国转变。

1954年,中国实行普选,新中国第一次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开始进入到了宪法时期,确立了中国政治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周恩来对日内瓦会议的卓越贡献,提高了新中国的世界威望。

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全国在农村开始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国对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形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组织上的反“右派”斗争取得了胜利,它沉重的打击了敌对势力阴谋颠覆新中国的种种破坏活动。武汉长江大桥动工修建。

1958年,“大跃进”和农村中“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粮食高产“卫星”频发的巨大浮夸风及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生产经营体制以及“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搞起了军事化、集中制和“一平二调三共产”。农村的“大跃进运动”造成了3年困难时期。

1959年,庐山会议纠正了当时的“左”倾错误。潘忠汝等率10万人开始建设“大寨路”。这一年大唱“赞歌”运动在全国展开。全国人民在生活上开始过“苦日子”,并经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