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什么是中国书协会员吗?
我是书法家,但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也不是任何省级市级县级书法协会的成员。虽然我写过入会申请,参加过评审,甚至已经上交了照片和作品。但是我最终没有得到任何证书。 我学书近30年,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级、市级展览并获奖,有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谢昭珍,她是一名教师,年轻的时候受到父亲的熏陶开始书法练习,楷书、行书起步,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关系来到佛山,在佛山一中担任语文老师期间,我受母亲影响,也拿起毛笔练习写字; 后来学习隶书时,因为我的字写得比较漂亮,学校要求我在班上兼任起了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的书写,由此我的隶书得到进一步练习和提高;
高中毕业后,我顺利考取广州美术学院,由于美院的要求,大一新生的入学登记中必须要有父母的名字和职业,于是我就填上了父亲的名字“杨汉烈”(已故)和他当时的职业“南海县西樵区文教助理”;
上大学后,我对书法的热爱依然如故,每天都坚持临摹古帖,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也经常都有参加,成绩也算不错。大二那年,学校举办校庆活动,我写了一幅楷书对联“春风化雨六十载风华正茂,桃李满天下一个更比一个强”被选作礼物送给校领导,还因此获得奖品——一本刘炳森的书法作品。
大学毕业之后,我进入一家央企工作,平时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是依然没有忘却对书法的痴迷。每当单位举办书画比赛的时候总会积极参与,我的作品《节临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在2013年和2014年的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也因此获得了参加全国书法作品大赛的资格;
随着作品的逐渐增多,我的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的放松,从反复打磨一件作品到会同时准备几件作品,以便应对不同比赛的需要。
就这样,我的字迹慢慢有了变化,由最初的全摹写逐步转为兼摹写,最后达到以抄为主的状态。每次写完作品自己都会认真审视,加以调整,力求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在工作中,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电脑软件应用、平面设计等知识,自己购买了印刷机,尝试着给公司印制资料、制作海报传单等,公司举办的展览我也会主动承担起布置的任务,通过画展、书展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公司工作的这些年,我先后二十余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这些经历让我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也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从而让自己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杨忠平:男,1952年出生,祖籍广东台山,曾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修书法。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工作室助理导师。
出版有《杨忠平书法》、《杨忠平临钟繇礼器散氏》、《现代艺术大家·杨忠平卷》。书法作品曾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书展”中获“全国奖”,“全国第五届中青展”、“全国首届行书展”和“全国首届草书展”中获奖提名,入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暨兰亭论坛”、“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暨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中国美术馆篆刻邀请展暨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艺术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首届楷书艺术大展”及当代著名书法邀请展等50多场全国性书法篆刻展,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展出,作品及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集》、《中国书法五十年》《西泠印社社员图录》、《当代书法家精品集》、《西泠印社60周年庆典印展作品集》、《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荟萃》等50多部专集。在北京及广东中山、广东东莞等地举办书法作品展和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展。并应邀担任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出版社及书画机构的客座教授、艺术顾问、艺术总监和总编辑。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杨忠平
别署杨子、杨舟,1952年生,广东台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50家之一。
擅楷、行、草、篆、隶正书诸体。书法作品曾在全国、全军书法大展中多次获奖和入选,在数十家报纸、杂、书中发表,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数十家单位及港、澳、台地区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书法作品载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现代书法精品大观》、《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大辞典》以及《中国当代书法选》、《中国现代书法选》等数十部专集。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词典》、《当代国际书画家大词典》、《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人才大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