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以前做的多?
现在社会上流通的人民币,其代码第3位数字都是8,这个8代表了2015年11月,央行为了控制货币超发,实施的是定向降准政策。当时社会上的资金供大于求,银行之间由于竞争和委托贷款的关系,使得市场上存在大量的超额准备金。 这些超额的备付金利率很低甚至为负值(例如当时出现现金贷火爆的情形下,一些无良企业以贷还贷,导致企业财务费用急剧下降甚至为负值)。
于是,央行实行了“定向降准”,就是只准银行们把多余的钱借给小微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所以从2015年起,各类融资平台开始迅速扩张,比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基金等等。 但是到了2016年末,情况发生了逆转。
首先,通过金融去产能,很多不符合行业规范的小金融机构相继被关闭;
其次,通过供给侧改革,很多企业获得了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升级,同时去掉了大量的无效产能,经济逐步回暖;
第三,随着经济的回暖,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得以修复,对于银行的信贷需求开始提高,而当时正处于加息周期,企业的还款压力上升,此前低成本的短期贷款变成了高成本的长期融资,部分企业因此出现了现金流紧张的情况。此时,央妈果断停止“定向降准”,转而加息,收缩流动性。
于是,市场上钱就少了,各种以借贷为核心的金融产品价格都开始上升,企业融资变得更贵! 当然,钱还是那些钱,只是流动的方向变了而已。之前“定向降准”的时候,很多资金通过各种通道流向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使得资产价格大幅上升。而现在钱流回了实体,虽然效果还没有体现出来,但毕竟是个好的开端。所以说,当前货币政策正常化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