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一元值多少人民币?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纸币的国家,我国的纸币发行量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201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13年现金和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共发行了52653亿元的人民币,其中,纸币的发行量为8725亿元(含纸币、硬币),硬币的发行量为97.9亿枚。
那么,8725亿元的纸币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纸币的成本。除了印制成本外,最主要的成本在于流通中发生的磨损,因为纸币是流通的货币,在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磨损,根据统计,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从出厂到进入百姓手中会损耗掉3%以上的重量,也就是说,100元纸币出厂时重量为100克,经过流通消耗后,最终重量不足97克。按照目前的印刷防伪技术,一亿张票面才能找到一张假钞,成本极其低廉,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只需将纸币的发行量除以100就能得到每张纸币的价值——也就是100元纸币值0.8725元;而1元纸币价值0.8725/100=0.08725元。
不过,这些钱并不直接属于老百姓,因为这些钱在发行出来后,有一部分用于国库收入,一部分偿还国债,剩下部分才真正流入市场。而且这些发行的纸币只是纸质文件,要变成实实在在的货币还必须通过不停的兑换、流通环节才能实现。 当然,如果这些纸币都不流动,放在央行手里永远不往外发,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吗?
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不会凭空增加,但人们的购买力会随着纸币的发行量增加而下降,这仍然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只不过这种形式的通货膨胀非常缓慢,难以察觉,被称为“隐蔽型”通货膨胀或“隐形通货膨胀”。为了保持物价稳定,无论纸币还是硬币的发行都会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流动性陷阱”,也被称为“货币幻觉”,意思是人们看到纸币发行量增加了,却误以为货币供给并没有增加,仍以为手里的钞票可以随便换成任何东西,结果大量购买东西,导致需求突然上升,物价普遍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