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贰角硬币价值多少?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废两改元,以法币作为全国统一货币。然而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需要和社会动乱,国民政府对法币实行宽松的政策监管,导致法币严重超发,价值急速下跌。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发行的一亿多法币仅仅能够买几个鸡蛋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挽救法币的信用,国民政府于1947年开始发行一种辅币— —三角币(一圆等于十角)。随后在1948年上半年又开始发行另外一种辅币—— 贰角券,每一元法币折合贰角券20枚,20枚壹角=1元法币。
当时正值国内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候,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此国民政府发行了数量巨大的纸币(主要是伍佰元和拾元纸币)来兑换老百姓手中的银元和铜币。这些巨额发行的纸币虽然换走了百姓手上的金属货币,但是并没有投入市场流通,而是作为储备金存放起来。所以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实值”钞票,也就是老百姓手里实实在在的钞票,但这些东西其实并不能换回等价值的物资(因为物价一直在飞涨)。于是这些纸币只能永远放在民众手中,成为“实值”钞票。
随着淮海战役和国统区的败局已定,国民政府为缓和人民的矛盾,于1949年初发行了新的货币— —人民币。同时规定,凡属国民政府的所有债卷和库存金银一律缴入国库,换发新票;私人持有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一律按政府的收购价收购。当然,如果老百姓不愿意将自家的贵金属交出来,也是可以的,那么就会发放新的货币— —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