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通宝有收藏价值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从夏朝的“贝”到现在的人民币, 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在中国的历代的钱币之中,有很多精美的品, 也有着一些“怪”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被称做为“怪”钱的元符通宝。
元符通宝, 原名绍圣通宝。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由户部发钞, 改“绍圣” 为“元符”。同年正月, 铸“元符通宝” 钱。钱币径2.3厘米,重7.9克。钱文篆书, 系仿李斯篆书《泰山刻石》 所创“九体钱” 之称。元符通宝有行书、 楷书、 隶书三类, 其中又以瘦金体最为知名。另有铁钱, 篆书, 泉、广二篆, 铁、铜二书, 俱为四穿。
元符通宝,被称做为“怪” 钱, 并非其文字怪异, 而是其形制特别。钱体浑厚, 通体 12 布行穿孔(俗称“十一窍” ), 径约 2.5 厘米, 孔近正方形, 中隔孔径八分。据《泉韵》 载, “此钱广穿阔缘, 中孔当正平(字), 上下钱脊起棱, 令汉器莫方 (比) 。” 可见, 此钱形制特殊, 其穿孔既异于普通圆穿, 又不同于其他钱“穿外单点勾阔” 者,实属罕见。
元符通宝, 存世量较少。 市面所见, 多为篆书。楷书者, 未见详。李庚《比诂》 言: “元符年铸钱, 有文有质。”即有铜质流通, 有镶入玉牙者也。( 玉牙者, 饰缝钱边。) 《泉大》 谓: “( 元符) 通宝玉骨而少无穿格者。 又有铜质, 穿为五行文字者, 谓之试铸样钱。”
元符通宝,如今, 还在不断的出土。 从陕西,到湖北,到山东,至安徽、福建、四川, 元符通宝皆有发现。 其出土地点, 多为官、 私窖藏。如湖北沙市博物馆所藏5 枚元符通宝, 为宋代沙南郡王赵沅窖藏。从数量之多, 可知当时行用钱之不多。据文献记载: 大观末年(公元1106年), 蜀地饥民 80 余万人, 皆流沟壑。当时蜀地官钱贯(万钱)不减于 旧, 商贾不行。饥民亦无以用钱, 故泉货不行, 所在山谷皆满, 弃掷散亡(《铁围山丛谈》)。此钱所以罕 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