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谁规定戴朝珠?
朝珠是清代官员朝服上的珠链装饰。清代皇帝、皇后、皇贵妃、公主、妃嫔等贵妇都佩戴朝珠。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朝珠,当时女真人出征打仗皆戴珠圈作装饰,后来,把珠圈改为朝珠(下垂),成了满族女性的装饰品。清世祖顺治皇帝正式规定,文武大臣都要佩戴朝珠。乾隆皇帝规定:大朝会、祭大典时,皇帝、皇太后、皇后都要戴朝珠。朝珠有东珠、翡翠、玛瑙、宝石、珊瑚、琥珀、金玉等材质。朝珠由珠108颗,粒大光滑而垂,圆润光洁,颜色协调。此外有纪念、提璧、背云及珠串联饰等15部分构成。
现在北京故宫的钟粹宫里,就陈列着慈禧太后所戴的一盘翡翠朝珠。整盘珠链皆用名贵的翡翠制成,共有108颗圆形的珠子,每颗珠子在1厘米大小,每三颗为一组用红色的丝线隔开,珠串的两端有精美的“塔”形记,珠链的右方一个“米”字形的背云,珠链的一端还系有“t”形的坠角。整盘珠链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此珠链是清末能工巧匠精制而成的稀世珍品。
此外,钟粹宫还陈列着光绪皇帝的一盘东珠朝珠。整盘珠链共有108颗珠子,皆用产自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东珠即水珠串成。东珠有黑、黄、白等颜色,光绪皇帝的朝珠皆为深棕色。每颗1厘米大小,粒粒圆形,光滑而晶莹透亮,制作极为精美,价值数万金。清朝覆灭已近九十年,但这些朝珠依然保存完好,珠光闪烁,光彩如新。如今参观故宫的游人,看到这些朝珠无不感到十分新奇而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