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窑有没款的吗?
清代官窑有没款的,但是很少,主要有:
一、御厂试烧的不合格品。清代帝皇对于烧造瓷器的要求极为严格,一般呈进的成品瓷器是经过极为严苛的挑选的,对于不能满足的皇帝要求的则直接打掉,比如乾隆时期就有规定,不合格的成品瓷都要在御厂打掉,不能流出御厂。但是御厂烧造的瓷器一般都是顶级的,所以对于一般的使用者,也就是亲王大臣等是极为看重的,这些不题款的御窑极品对于使用者来说是最顶级的收藏。
二、清代亲王墓出土的大量瓷器,有极少数的顶级御窑青花瓷是没题款的,比如定陵出土的多件青花折枝花果扁瓶都是没题款的。这应该跟当时埋葬的规定有关,或者为了某种需要,比如进贡。
三、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少量的顶级御窑没款瓷被作为一般瓷器在民间流失。比如1978年在南京发现的3000件雍正乾隆时期御窑青花瓷,有近两千件是完全不题款的。这批瓷器应该是当年乾隆继位早期时,在清理父亲雍正帝使用之瓷时,挑出来不能呈进的瓷器,准备就地处理的,所以当年应该是集中藏在库房某处,由于历史原因,在后来的200多年中没有被处理而被意外发现。
四、清代后期也即光绪末期至宣统初期,当时国力极度衰微,社会战乱纷争不断,对于皇帝的要求也是能少则少,因此,有少量的御窑瓷器可能是为完成某种指令性任务,在完成烧造后并没去题款,而直接呈进,当然这其中也混有部分劣瓷。这在宣统初年(1909年至1911年间)就有,这部分瓷器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毕竟和康乾时期不能同日而语,鉴定时应当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