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青花瓷价值高吗?

沙梦蕾沙梦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陶瓷生产中集中了全国南北著名窑场的优秀艺人,因此官窑(清代官窑集中在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胎体细坚,釉质晶莹,纹饰清晰;特别是青花所用的颜料是当时淘炼精制的天然青料,使康熙朝的青花看上去色泽特别艳丽、明快,具有水墨画晕染的效果。这一时期的青花瓷有大盘、大瓶、大缸和大盘口瓶罐、菊瓣盘及一些从未见过的形制,这些新式品种被后世称为“康熙十八式”。

康熙青花器物底款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双行6字两行篆书款,少数为楷书款,也有本朝堂名款和图记款。清代雍正朝(1723—1735年)的青花受明宣德朝青花的影响较深,因而它有此时期独特的“雍正官窑宣德款”特点。这一时期青花瓷胎体比康熙朝轻薄,呈“浆白色”;青花色调又比康熙朝稍微淡雅,更接近于明代宣德青花的“宝石蓝”色;纹饰也受宣德朝影响,图案线条比康熙朝细,构图疏朗、淡雅,器物多仿明永乐、成化及宣德朝造型。

雍正青花款的字体结构十分严谨,青花字体清晰,官款一般为“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清代乾隆朝(1736—1795年)的青花瓷比雍正朝的更加精细、典雅,其造型、图案装饰等不仅继承了前清历代及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的特点,还有更多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清青花瓷中制作最为精美、工艺水平最高的时代。但这一时期,由于造釉用料与前朝不同,因而青花色调缺乏浓淡、深浅层次的感觉。

乾隆青花款字结构严谨,字体十分工整,青花字体清晰端庄。清嘉庆至宣统时期的青花瓷器与前朝相比制作粗糙,色调浅淡,有晕散现象,图案呆板,无新意,大多为前朝所传;在造型上虽仿明、清诸朝款式,但缺乏时代风格,更谈不上创新。这一时期,御窑厂生产日渐衰落,官窑瓷器款字刻划粗糙,与清乾隆朝官款相比无质的区别,这一特点便于鉴赏者识别。嘉庆以后,民窑青花瓷大为盛行,在造型、釉色、图案上,开始追求新奇艳丽之风,器皿普遍粗糙,艺术价值不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